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新的凌水车站候车大厅,主体上基本已经完工了,剩下一些细微的工作,杨斌他们还都在为了能按时交工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杨斌一心想在春运开始之前提前完成外部施工。

    紧张的春运开始了,让人遗憾的是新建的候车大厅没有交付使用,陈英为此很是着急,但急归急,陈英心里早已经做了打算。在她接手副段长及凌水车站的工作时,她就一直在担心这个新候车室的建设会影响到春运,如今事情真的像她预料的一样,所以她在着急之余,又多了一份从容应对的把握。

    她召集凌水车站客运车间主任和书记到她的办公室,开了一个简短的会。

    陈英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已经做过考察,咱们可以将新的候车大厅完工的一部分进行内部简单的整理,对墙壁用一些宣传板进行装饰,室内的取暖,咱们可以先把过去候车室的那些卸下来的空调装上,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客流高峰对临时候车室的冲击。”

    “难怪当时有人说处理那些空调你不同意,原来你这是有长远打算啊。”客运车间主任赞赏地说。

    客运车间书记不无担心地说:“好是好,只是这样会增加运输成本,再就是会影响建筑单位的施工,人家还不知同不同意。”

    “成本肯定会增加,用电用水,还要重复建设,但这些都是为了确保为旅客服务的质量,不让旅客受苦挨冻,这点损失,我看值得。再就是建筑单位的问题,我去协调,我想没什么难度吧。”陈英说得很轻松。

    “对呀,我们忘了,陈站长的老公就是工程的监理负责人。”车间主任说。

    车间书记点点头,又说:”暂时还好说,可等大中专学生放假时,就是开放了一部分候车大厅,也容纳不下,那时才是最大的客流高峰。”

    “你们看这样,我们趁着现在学校还没到放假的一段时间,到各大中专院校去调研,把各校校长请到车站来说明困难,让他们错开放假时间。这样可以缓解学生流。我们上门服务,在各个学校设售票点,方便学生购票,在保证这部分客流不流失的同时,进行了有效分流。咱们开放学生入口,做好宣传工作,这样就不用他们提前来车站候车,可以直接从学生入口上站台。”陈英说得干净利落。

    客运主任和书记去准备了,面对如此精明能干的一个年轻站长,他们丝毫不敢马虎,更不敢有任何懈怠。

    王志康对凌水车站的工作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凌水车站新候车室还没有完工,在这样一个简陋的、临时的候车室里怎么应对春运的客流高峰,他的心里也没底。王志康和局办公室主任出现在凌水车站的候车室里,他要亲眼看看凌水车站的客运工作,“微服私访”对于王志康来说,是轻车熟路。

    凌水车站外部一看破烂不堪,进到刚刚开放的候车大厅的一部分候车室,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处都是宣传板,一台“三品”检查仪正在转动着,王志康他们刚迈进门,客运服务员伸手拦住了他们,客气地说:“请您把包放在‘三品’检查仪上接受检查。”

    王志康这才意识到是手里拎着的公文包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他笑着说:“同志,这是公文包,你看就不用检查了吧。”

    人家脸上仍带着笑容说:“对不起同志,随身携带的物品都要接受检查,如果我们的工作给您带来不便,我先给您道歉,请您支持我们的工作。”

    王志康听了,心里很舒服。这时办公室主任从他身后过来,“小同志,你看我们的公文包装不了违禁物品,我们也是铁路的,我看你用不着这么认真。”

    “对不起,这是我的工作,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就是局长来了也不能例外,您二位是铁路的,都是一家人,那更应该支持我的工作了,麻烦您接受检查。”

    办公室主任还想说些什么,王志康一摆手,把手里的包放在了检查仪上。

    候车室里,他们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组织旅客的排队检票,一趟车检票之后,他们又马上开始打扫候车室的卫生,一切工作都在有序地开展。候车室虽然简陋,可是却窗明地净,外面虽然是冰天雪地,可是候车室内却是春意融融,来凌水车站看到的一切都让王志康十分满意。

    他们一路走一路看,凌水车站的各项工作都尽收眼底。

    王志康他们离开车站又径直去了凌水车务段谭连民的办公室。他们一进屋,谭连民急忙站起身来:“王局长,您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打个招呼呀?”

    谭连民边说边离开办公桌,把王志康让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则站在桌边准备汇报工作。正好常宝学进来找段长有事,谭连民布置他把杨启才也叫了过来。

    看到杨启才过来后,王志康笑容可掬地说:“都坐吧,把陈英也给我叫来。”

    谭连民和杨启才疑惑不解,他们不明白局长为什么指名点姓地要找陈英。局办公室主任帮他们解开了疑团,说:“你们不用害怕,刚才我跟局长从凌水车站过来,凌水车站工作做得很到位,局长想叫陈英过来汇报一下工作。”

    听局办主任这么一说,谭连民和杨启才悬着的心才放下来,马上打电话把陈英叫到了车务段。陈英身穿笔挺的铁路制服,向王志康敬了一个标准的举手礼。

    杨启才说:“小陈呀,刚才局长在你们凌水车站进行了暗访,发现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叫你来就是让你汇报一下工作情况。”

    王志康插话道:“你们凌水车站的工作做得很好,要把你的做法和经验详细地说一下,我们要向全局车务系统推广。”

    “那我就说说吧。”陈英稍微思索了一下。“现在新的候车室不能投入使用,的确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能赶鸭子上架,硬件不行软件补。我们让电力部门更换了线路,使空调能够全部使用,保证供热。虽然车站资金紧张,但保证让旅客有一个好的候车环境是重要的,只要客流增加了,我们的收入才能增加。对于客流的高峰,我们动员全体售票员,加班加点,在旅客出现的主要区域,比如站下的宾馆旅店,我们租下多个门市房,作为临时售票点同时卖票,实行了票务公开,减轻了售票负担。候车环境简陋,设施差,可服务质量必须要上去,用优质的服务来弥补候车环境的不足。天冷,不能让旅客心冷。”

    王志康听了陈英的汇报,很满意,“我们铁路要发展,就要赢得旅客的信任,就要设身处地的替旅客着想。凌水车站的工作做得好,你陈英是功不可没的。”

    陈英不好意思地笑了。

    2

    李群自从当上多经的经理之后,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去,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车站增收创效。他利用姨父祁一军的关系去疏通,物价局对停车费进行了提价,这使车站多经的收入增加了很大一笔。

    谭连民到凌水车站检查工作,他的车停在车站停车场,可当他们出来的时候,居然被横七竖八的车子包围了,谭连民很气愤。回到办公室,他叫来李群。

    谭连民阴沉着脸:“你瞧瞧车站广场都成了什么样子了,车子横七竖八的,出来进去都不方便。你的工作成绩我都看到了,你对停车场收费提了价,增加了车站的收入,可是我们不能光收钱不管理呀,价格提上来了,服务和管理的水平不能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也要有提高才行。”

    李群听了谭连民的话,解释说:“段长,你说的我也都知道,可是你说咱们车站的工作人员管理停车场,谁拿咱们当盘菜呀,人家是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就不理咱们,车怎么停,怎么放根本不听咱们的指挥。”

    谭连民很不高兴,他认为是李群在找借口推脱责任,谭连民的语气里带着火药味,“那照你这么说车站的停车场就只能这样了?”

    “段长,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找借口,这是客观事实,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改变现在的局面。你看这样,让车站派出所承包车站广场,他们是警察,管人管车都好使。”

    “那他们肯干吗?我们下岗那几个职工怎么办呀?”

    “段长你放心,他们保证一百个乐意,这样咱们的收入肯定一点也不减少,而且派出所也有回报,这年头谁还嫌钱多呀。属于互惠互利嘛。下岗那几个职工也好安排,这几个人让他们去承包新车站的哪个项目都行。”

    谭连民听了很高兴,心中的阴云一扫而空,他由衷地赞叹,这李群的头脑还真灵活,这个多经的经理他干还真就合适。

    杨启才找到谭连民,跟他谈起了陈英,“谭段长,小陈是个不错的年轻人。他们小两口闹矛盾,也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我们当领导的应该帮助他们把矛盾化解了才是呀。这样以后她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实我一直想着这件事呢,只是外面老是传我跟陈英关系不正常,我也不好先提这件事。”

    “越是这样传,你越应该做好他们小两口的工作,他们小两口的日子过得正常了,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愧是搞政工的,你的主意就是多呀。”谭连民指着杨启才笑着说。

    杨启才也跟着笑,“别开玩笑了,我已经给陈英打电话了,估计马上就过来。”

    两个人正说着,陈英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个人收起了笑容,杨启才正色说道:“陈英,我跟段长正在说你的问题,你跟杨斌怎么样了?”

    一听问到杨斌,陈英一时语塞,只简单地说:“还好。”

    谭连民跟杨启才开始做陈英的工作,说她不能为工作不回家,让她关心一下杨斌。同时两个人还说让陈英春节陪杨斌回农村的老家,算补她的假期。

    陈英倔强地说:“我看不行,春节正是忙的时候,客货运正是高峰时期,我怎么能离开呢。”

    杨启才说:“这是我跟段长研究的决定,算是命令,你必须服从领导,你把手头的工作暂时交给副站长。”

    谭连民在一旁点着头表示赞同。

    陈英还想说些什么,但是看到他们两个人的态度非常坚决,也就答应了。

    3

    除夕夜,万家灯火,乡村的年味儿比城市里的要浓烈得多,空气里的鞭炮燃放后的火药味跟炊烟混在一起,飘飘荡荡,烘托着过年的气氛,小孩子们也都高兴地跑东跑西,从这家的院子窜到那家的院子。

    陈英和杨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推开了杨斌父母的家门。陈英是在组织客运的列车后,直接从车站与杨斌一同上的车。

    杨斌的母亲背对着门,正在拉风匣烧水,准备煮午夜的饺子。她弓着身子,风匣有节奏地呼呼响着,炉堂里的火苗伴随着风匣节奏明亮地舞动着,锅里的水冒着快乐的泡泡,升腾起白色的蒸汽。

    杨斌叫了一声:“妈,我们回来了。”

    陈英也随着低低地说道:“妈,我们回来了。”

    老太太转过头站起身来,在围裙上擦着手,脸上笑开了花,花瓣便是那一道道绽开的皱纹。老太太一手拉着一个往屋走,“老头子,儿子跟媳妇回来了!”

    杨斌小两口能回家来过年,给这个农家小院带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给这个年增添了几许亲情,增添了几许滋味。

    午夜的钟声刚刚响过,外面的鞭炮声响彻天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扑面而来。老两口看着小两口乐得合不拢嘴,在桌边吃饺子之际,杨斌母亲叨咕着:“咱们家人都全了,什么时候要是能再抱上个小孙子,那就更全了。”

    陈英听老婆婆说着,没有答腔,她望了杨斌一眼。

    杨斌忙说:“妈,最近我们都忙,要孩子的事儿过几年再说吧。”

    杨斌父亲说:“快三十岁的人了,你们不急,我跟你妈都急。我跟你妈都商量好了,等你们有了孩子送到我这来,我们给你带,这也不耽误你们的工作。”

    陈英想解释,杨斌拉了一下,“爸,妈,这也不是着急的事儿,吃饺子吃吧。”

    老两口虽然上了年纪,可是知道儿子这是在打岔,脸上露出不悦的表情。

    陈英赶忙说:“爸,妈,你们别急,我跟杨斌商量过了,打算过完年回去就要。我们想到时候给你们个惊喜,这现在还没谱呢,所以想保密。”

    杨斌听完呆呆地愣在那里,他不知道陈英这话是从哪儿说起的,而杨斌母亲却高兴了,“看看,还是儿媳妇懂事,都结婚的人了,你爸跟我就盼着抱孙子呢。”

    陈英的一席话缓解了家里的紧张气氛。

    吃过年夜饭后,老人给儿子儿媳腾出房子来,两个人只能睡在一个炕头上。

    躺在农村的火炕上,杨斌感觉浑身被炕烙得暖暖的,他问陈英:“真的打算回去要个孩子吗?”

    陈英淡淡地说:“不知道,现在咱俩人这状态,能行吗?”

    “那你刚才还跟我爹妈那么说。”

    “咱们这么长时间都不回来一趟,大过年的别让你爸妈不高兴,我那么说,是想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老人也不容易。”

    杨斌被陈英的话说服了,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妻子的善解人意,杨斌的心里充满着感激,他本想搂过陈英,可陈英却扭过身去,不再搭理杨斌。

    过年了,一切都沉浸在喜庆之中,谭连民与田小彤也不例外,虽然两个人的矛盾还没有化解,可是也都被过年的喜庆给冲淡了,看着身边的老人和孩子一脸的喜气,他们也被感染了,两个人挤出难得的一点时间,一起置办年货。

    陈英两口子却在杨斌的老家只呆了一天,初二陈英就张罗着要回单位。杨斌一脸的不高兴。杨斌觉得很扫兴,想说些什么,杨斌的娘接过陈英的话,说:“工作不能耽误,以后有机会常回家看看就行了。”

    陈英望着婆婆,心里充满感激的同时,又有一份深深的愧疚之情。

    陈英回到凌水车站,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杨斌也一样,回来后就匆忙地赶回施工现场,督促施工的进度。

    一直以来,杨斌被凌水车站的工程压得喘不过气来,为了能按时完成施工任务,杨斌已经好久没有回他们自己的家了,他和陈英也一直没有时间坐在一起好好地谈谈,都是各忙个的。回老家仅呆了一天,可是他们的关系却没有缓和多少。陈英一直关心的新候车大厅交工了,杨斌觉得这是个机会,他打算让陈英回家,借机跟陈英好好地谈一谈。

    他打电话给陈英,可是没想到陈英却说工作忙走不开。这让杨斌很气愤,他无处发泄,约了于东一起喝酒。

    开始于东不同意,杨斌说:“老同学,我求你陪陪我还不行嘛。”

    话说到这份上了,想起两个人的同学情份和多年的友谊,于东只能赴约而来。

    杨斌说起陈英的事又是一肚子埋怨,于东说其实这只是他小心眼。杨斌喝得醉眼迷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