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1

    谭连民和杨启才将竞岗的方法和结果上报铁路局人事处(干部部),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路局的回复。他们回绝了太多领导打来的电话,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人情的国度里,如此一来的后果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很有可能最后连路局都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不能答应他们这次干部聘用如此的运作。

    铁路局党委收到凌水车务段的竞岗方法和结果,王志康非常赞同,他对谭连民和杨启才的作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王志康认为,人事制度的改革,这在铁路跨越式改革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看中的就是谭连民他们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所以当即立会并马上批复,全部按照凌水车务段上报的人选进行了重新任命,只有陈英,不只是任命她做了副段长,还让她兼任凌水车站的站长。

    接到北方铁路局的批复,谭连民和杨启才很兴奋,这不仅仅是路局对他们第一步工作的肯定,更是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此,谭连民特意请杨启才去喝酒,庆祝实战告捷。

    谭连民举起酒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杨书记呀,这杯酒是兄弟我敬你的。第一是为了道歉,兄弟在这儿给老哥赔不是了,有些事没有当面跟老哥哥讲清楚,让哥哥误会了。第二,是为了庆祝,庆祝铁路局同意了咱们干部竞聘方案,这样以后咱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谭老弟呀,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点惭愧了。”杨启才举着酒杯一脸愧疚。

    两个酒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两个人一仰脖,将各自的酒一饮而尽。

    杨启才非常高兴,但是感觉胃有点不舒服。他稍稍皱了皱眉,一只手压住了胃,但是脸上还是很高兴的样子。

    凌水车站新站舍还在建设之中,东北已经进入了冬季,可是在施工现场却有着夏季般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个工程不仅仅关系到铁路提速和跨越式改革,而且还关系到杨斌的家庭。杨斌就是要让陈英看看,自己不比她差。

    陈英被铁路局任命为凌水车务段副段长兼凌水车站站长,她的兴奋只是一带而过,马上冷静下来,等待她处理的问题还有很多。进入冬季了,这雪是东北最常见的,陈英很快意识到,这是危急到行车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的头等大事。以前车站下雪后也扫雪,但是关于扫雪的制度不是很建全,于是她在凌水车站的第一件工作就是细化了关于清除积雪的规定。

    她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凌水车站的新候车室。在焦急的等待中,新候车室一直不见进展,她也去过工地几次,可是那时她只是主管客运的副站长,不能干预工程施工的任何事情。可是如今不同了,她是凌水车站的新主人,她对新车站的施工有建议权。

    陈英看到候车大厅的施工进度有些缓慢,担心在春运之前新候车室不能交付使用。她遇到了杨斌,两人还处于矛盾中,陈英阴着脸对杨斌说:“你看能不能先对候车大厅的主体施工,即使在春运之前不能交工,这样可以在春运期间进行有效的利用,其它内部结构可以以后加工。边施工边使用,两不耽误?”

    杨斌一直在为候车室能否按时交工而着急上火,他非常担心在春运时新候车室不能启用,给春运带来麻烦。陈英的一番话,恰恰点醒了杨斌,他恍然大悟,其实道理是非常简单的。

    杨斌对陈英的观点赞同地点点头。

    2

    陈英从施工现场出来时,心情格外舒畅,她感受到了杨斌的态度变化,她也清楚自己的男人已经理解了自己的工作。她向远方望去,地上已经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细雪,她仰起头,漫天遍野正悠扬地飘舞着一片片洁白的雪花。

    她突然醒悟道,下雪了,雪情就是命令,必须马上回车站,看看自己亲手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的怎么样。这雪对于铁路行车来说,是一大危害,首先是给旅客的乘降造成不便,其次如果有积雪,影响道岔的正常工作,那么行车的安全就很难有保障。她急匆匆地赶回凌水车站。

    凌水车务段在此之前就做出了雪情保安全的预案,班子成员都有分工,李春山作为凌水车站的包保人,第一个赶到了现场,与陈英一起指挥扫雪。

    在凌水车站的站台上,陈英看到所有干部职工已经都按照她的要求,雪落地,人到岗,无论是当班的还是休班的,大家都按照各自的分工,有序的忙碌着。

    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天,天渐渐地黑了,可是这雪还是意犹未尽,对于凌水车站的干部职工这是一次真正的考验。陈英建议李春山给大家准备点饭,毕竟职工干了一天,可是李春山却犹豫着车站的经费紧张。陈英说无论如何不能让职工饿着脖子干活,李春山答应了,去找常宝学想办法。

    陈英布置完工作,亲自沿着线路走到道岔位置,看着职工们随下随清,她拿起扫帚,跟职工们一起清理道岔上的积雪。

    凌水车务段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了,凌水车务段也正式挂牌,这宣告着凌水车务段的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轨。中层以下的领导干部在车务段占大多数,如何任免和使用中层干部,成了凌水车务段的当务之急,谭连民、杨启才和陈英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商量这件事。

    杨启才跟谭连民都很客气地问陈英有什么好的方案。陈英笑了,“杨书记、谭段长,这中层班子如何确定,你们商量就行了,我坚决执行。”

    杨启才板起了脸,但是严肃中还是渗透着笑,“话不能这么说,你陈英是我们车务段的副段长,这人事任免可是件大事,怎么你能不参与呢?你的意见很重要,我们要先拿出个方案,供大家参考。我们想听听你的想法,看你有什么高见。”

    “如今铁路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要发展,要改革,就要破旧立新。你的工作思路比我们俩开阔,你应该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谭连民说。

    陈英也不推辞,胸有成竹地说:“高见我不敢说,只是对中层以下的干部如何安置我倒是有个不太成熟想法,可以拿出来供二位领导参考。”

    谭连民赞赏地看着陈英说:“这就对了嘛,有什么想法就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怕错,我们这不是在商量嘛。”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们段这层领导班子都是用竞聘的形式产生的,那么中层以下的干部也竞聘上岗吧,我觉得应该考虑‘三优先’原则。”

    谭连民笑吟吟地看着杨启才。

    杨启才好奇地问陈英:“怎么个‘三优先’原则?”

    “‘三优先’就是,有1982年以后毕业的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者优先;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优先;年富力强、现场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突出者优先。符合这个原则的干部,都属于三十多岁四十出头,在理论方面,在大学里掌握得比较牢固;在思维方面,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在业务方面,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从工作精力方面,都属于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更能适应中层以下干部那种工作强度大的环境。所以这个原则应该是比较合适的。”

    “好!这个‘三优先’原则提得好!”杨启才拍案叫绝,“老谭呀,你看你还有没有什么意见?如果没有意见的话叫常宝学通知,咱们开党委会研究一下,如果党委会通过了,咱们就按这个原则执行。”

    谭连民笑着说:“你看,都这么大岁数了,干点什么事还火烧火燎的。陈英想得这么周到,我还有什么意见呀。”

    陈英的建议得到了认可,她心里也美滋滋的。

    党委会立即召开,陈英的”三优先”原则很顺利地就被全部通过了。于是凌水车务段的中层以下的领导干部的任免办法也隆重登场了,这把很大一部分年轻的干部推上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凌水车站的常宝学和于东两人到段里工作,仍任办公室主任和财务科科长。

    3

    吴彩霞来找杨启才。因为在车务段副段长的竞聘中,杨启才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陈英,按道理说为了工作,选拔有能力的人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按感情来说,他老是觉得好像亏欠了吴彩霞什么。

    在第二轮中层干部的竞聘中,吴彩霞被安排在了凌水南站这个三等站去任站长,凌水南站主要是货运为主的车站,虽然跟在凌水车站当副站长是同一行政级别,但是在待遇和工作环境方面都相差很远。这让杨启才心里很过意不去,毕竟同学一场,相恋一次,吴彩霞到了今天这样,跟他杨启才也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他很僵硬的笑着:“凌水南站的工作还好吧?”

    “好?有什么好的?那么一个三等站怎么会好呢?我看还不如退二线轻松呢。”一提起这件事,吴彩霞就瞪圆了眼睛。

    “你别说气话呀,现在咱们车务段除了设置的工作岗位之外,还产生了511个富余人员。现在有个岗位你说多不容易呀,凌水南站的条件是不如原来咱们凌水车站好,但也是多少双眼睛盯着这个位置呢,如果你现在就说退二线的话,我敢保证用不了下午,准备接这位置的人就能排上队。”杨启才和气地说。

    “那这么说我还得感谢你呢。”吴彩霞阴阳怪气。

    “现在得面对现实,你说咱们车务段现在就这么个状况,像咱们这个岁数的也只能是尽量发挥余热了,别看我今天还在这个段当书记,没准明天就解甲归田了,所以说呀,既然干一天,咱们就得干出点成绩来,别让年轻人看笑话。”

    “你别提年轻人!你说论工作经验,我哪一点不如陈英,就因为她年轻,我岁数大就让她当副段长?不就是因为她年轻漂亮才深得领导的信赖嘛。”吴彩霞对没当上副段长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杨启才杨启才收起了脸上唯一的一丝笑容,严肃地说:“你说话要注意影响,陈英的工作能力我们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这一点你不能否认吧,凌水车站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是跟陈英的工作分不开的。就说上一次扫雪,没有哪一个车站能做到凌水车站那样雪落地人到岗。我也不否认你以前的工作成绩,可是你自己想想,从改革到现在你都在做什么?就是每天讲别人的是非吗?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谭连民跟陈英只是工作的关系,他们的工作是得到段党委乃至局党委认可的,你不要听信那些风言风语,更不要传播,这样对你是没有好处的。”

    吴彩霞被杨启才说得红了脸,悻悻地离开办公室。

    新的党政领导班子召开了联席会,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尤其是一些新聘任上来的年轻干部,他们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让大家看到了铁路的生机,看到了铁路的前景与希望。

    党政联席会顺着收入与市场经济问题,就进入到了减员的最大议题上来了。

    陈英倒是不卑不亢,说:“现在说起来咱们车务段,尤其是原来凌水车站这一块,大多还都是依靠多加价得来的收入,搞空调候车室什么的加价来解决,其实这不是长远之计,这属于乱加价,人家旅客会跑掉的。再就是咱们最大车皮用户是个大的石油企业,每天能保证两万元的进项。我认为车站所谓的创收好这不是目的,其实还是应该在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吸引客源货源。”

    杨启才接着说:“上面要求减员来增加效益很对。咱们的劳动力的水平也太低了。如果我们按照日本的东京到大坂的铁路员工的配置,在三十七人中就要有三十六个职工下岗。”

    “前几年地方的倒闭企业放假的人,看到咱们铁路的人还羡幕得不行,说谁放假了大动脉也不能放假。你看这不是轮到咱们了吗。”李春山说。

    “还是要搞多种经营,铁路也需要走向市场了。”谭连民说着就去喝水,他润了润嗓子说:“那天开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反映说多经那些人天天泡在饭店里陪客人吃饭,还说招待费比上一任领导高了。我当时应付说一定控制,可内心却不是这么想的,如果多经不吃不喝咱车站也就完了,就没有创收增长了,我看今年的招待费还要翻一番,不是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吗。”

    会议研究出了一整套的方案,就是通过铁路局将一部分人员分流到了其它段,并采取输出劳务,自谋职业的方法,再就是年龄超过50岁的,给予一定的优厚待遇,可以自愿申请内部退养一部分人。剩下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