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第二十五章 自性本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量子物理学认为,当物质分析到原子、电子、质子、夸克,最终到最基本的粒子层面时发现,物质实际上就是一种波动,一种能量,所以爱因斯坦一直在研究统一场的理论。如今科学界的超弦理论,将构成世界的最本源的东西,形象地称为”琴弦弹出的音符”。大家知道,音符是随缘幻起幻灭的,原子、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也是如此,超弦理论实际上已经探究到了世界的本源——构成世界的本源物质其实是空相!这套理论对受唯物论灌输几十年的人来说是听不懂也接纳不了的,但这与佛经对宇宙起源的阐述非常相似!所以西方最前沿的科学家提出要回溯东方的古老智慧,他们对佛经对宇宙的解释大为惊叹。认为西方的科学发现,无非是在对东方圣人典籍做的注解。诸法缘起本空,这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悟证的宇宙人生真理,是佛五眼圆明现量亲证的,不是通过学问的方式在概念上推理出来的,就连缘起之“缘起”,也自性本空。

    空不是死寂,物质也不是“不以人的客观意志为转移”的。一切物质现象,都与我们的心性密切相关。外部物质包括山河大地,都是我们的心性变现出来的。心浊恶,感得秽土,心清净,感得净土。依报随着正报转,这才是宇宙的真相。

    佛菩萨无有定相,随类化身;佛菩萨亦无定法,随机说法。佛菩萨慈眼视众生,度化有缘人,怎奈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菩萨时时示世人,世人亦不识。

    梅河口市自带法号的百岁老人史纯印(一九九五年往生),以佛菩萨的心肠入世。她老人家一生的行持,无论是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举止言谈,无时无刻不在教化众生。老人家难忍解忍、难舍能舍、难行能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无时无处不在体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老人一生以平等心广行布施,从不冷眼旁观别人的苦难,总是将别人的苦难播种在自己那无垠的悲田上。为父母解忧、为妹妹解苦而舍婚龄;因刘家老小亟需照顾而离富投贫;对孤苦贫病者舍米施衣,连从娘家带来的金银手饰也舍出去让人换玉米面充饥——足见其周济众生从不吝啬。

    老人心善手散,不把东西放在心上,伪满时她听说庄里有人家揭不开锅。全家人抱头痛哭,就从箱内翻出娘家赔送的金戒指,求邻居大嫂送给无米下炊的人家,邻居大嫂接过戒指犹豫说:“当了死当赎不回来可咋办?”她毫不在乎地说:“一个镏子不是啥好东西。没啥用!吃了它肠子会坠断,还是玉米面有用。我是给他家的,又不是借给他,死当就死当,你快给他们送去吧!别说是我给的。免得人家心里不安……”

    纯印是大家闺秀,结婚时手上、耳朵上都戴着金银饰物,庄里同龄的姑娘媳妇、老年人羡慕得不得了,她听说后拿出许多银戒指、耳环分赠给她们,有的未得着上门求要。这下可惹了麻烦。前房生的三女儿气得回家大哭大闹:“咱家有啥,别人家准有。咱们从来没见过别人家的一针一线。没亲没故,为啥要给她们?!”老人笑哈哈地抚摸着三女儿的头说:“这些身外物,没啥可希罕的,弄不好它是遭灾惹祸的根苗,你别心疼,妈还给你留一个九连环呢!能顶好多个戒指。”边说边从箱子里取出来交给三女儿,把她哄好。

    老人带宝石的金银耳环、戒指有二十多枚,夜间不点灯也能见到宝石的莹光。她说:“这些身外之物,没有一点用处。”不到几年全悄悄给那些缺衣少吃无柴无米或贫病之家了。

    旧社会,老人丈夫刘振先和长子进祥二人在海龙给私人买卖当店员,每年都往家捎棉线、轴线(当时关里人称洋线),远比自家纺的线光滑、耐用,老人一接到就左邻右舍各家送,所剩的自家都不够用,气得三女儿抹眼泪。凡接触她的人无不称赞她心好、人好。

    旧社会乞丐多,老人从不对乞讨者冷言冷语。她经常教导子女:“不要小瞧讨饭的,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好汉要过饭,看人不要看暂时,家趁万贯说穷就穷,孔圣人还有挨饿的时候呢,讨饭人中就不出圣贤啦?我们是凡夫,圣贤站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有多多给,有少少给,不给不对。”后来长子与人合伙开一个小杂货铺,生活优于一般市民,老人施舍就更方便了。

    老人度量大,在关内住时,遇到买菜不够称,三女儿要找,老人阻止说:“行啦!少吃几口算什么。”有个卖柴的,起先用秤称,论斤付钱。老人说为人在世太较真不好,马虎点儿能积福。后来卖柴说多少斤就算多少斤,三女儿说不够称,他净找咱便宜,欲指对卖柴人。老人制止说:“乡里乡亲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儿伤和气,他家也很困难,砍点柴,挑这么远,很不容易,什么吃亏占便宜的?为人一生若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那才是有福呢!吃点亏心安,占便宜亏心、亏理,碗边饭吃不饱人。好人好自己,坏人坏自己,损人不利己,贪心重的人到啥时候也发不了。你们要记住:世间人比赛谁也赛不过不动心机的人,谁也争不过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求的人……”

    老人常说三穷三富过到老。老人八九十岁时儿孙都有了工作,对她都很孝顺,经常给她买吃食、买衣物、给她零花线,她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总是不声不响地送人。她的孙女们数叨她说:“年年给您添衣服,总不见您穿,也不知衣服都哪去了,您也不花钱,钱也攒不住,就会给人!”老人往生时,衣包里仍然只有补了又补、洗得干干净净的几件旧衣服。

    一九六三年灾荒,物质非常紧缺,儿媳托人从外地为老人买来套头鬏网、腿带、袜子等老年人的用品。她全分给邻居的老年人一样也不留,自己的腿带坏了,从中间剪开两头对折着再一缝仍然使用。鬏网坏了她用黑线将露洞孔的地方织上再用。孙女们看不过眼。翻她的衣服包,好让她换新的。结果一样也找不着,气得哭泣吵闹。她笑哈哈地说:“你们这代年轻人,光想自己,不想别人,就不知道惜福、积福。福是有数的,福用尽了寿命也就没了,别以为享受是好事儿。福是一点点积攒的,小福攒多了,就成大福,一粒米吃不饱。一碗饭就吃饱了。”

    一九六一年闹灾荒,苏联又逼债,国家开会以茶代酒,人人都吃定量粮。周恩来总理提出勒紧腰带共渡苦难。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人饿得东倒西歪。以瓜菜代粮没有怨言。老人为了节粮,常到野外扒榆树皮摘榆树叶掺到玉米面里熬面子粥,真是米贵如金啊!一天在马路上,一位从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