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百一十七章 张浚的整军和北伐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在绍兴五年的那场大辩论中,南宋朝廷的主战派们大获全胜,不但在舆论上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还获得的高宗皇帝的全力支持。

    而作为主战派新一代的领袖,右仆射张浚大人设计了一个比西北的富平决战还要恢弘庞大的作战计划。

    为了保证这个计划的实施,他先把南宋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大整编。

    张浚把全国的军队分为“三衙军”和“五大部”。

    三衙军即是禁卫军,也就是高宗皇帝的御林军私兵,由殿前司、马军司和步军司组成。

    这股力量很薄弱,除了杨沂中统领的殿前司是由原来的神武中军改编而成,兵力较强外,其余两部形同虚设。

    五大部,它的前身是“神武军”,五大将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吴玠、岳飞所部的总称,这次改名叫“行营护军”。

    具体的安排是:把张俊的部队改称为“中护军”,驻守建康;韩世忠的部队改称为“前护军”,驻守在承、楚二州;刘光世的部队改称“左护军”,驻守在太平州。

    这三位将领共同担任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水流域的防务。

    吴玠的部队之前并不在神武军的系统里面,这时被归入,称为“右护军”,负责扼守川、陕、甘等大片区域。

    王彦的八字军称为“前护副军”,驻守在荆南;而岳家军则改称为“后护军”,驻守鄂州。这两支部队担任着长江中、上游防务。

    以上的安排看上去只是换了些名字,无关紧要。

    可是换一个角度看,就能感觉到张浚的霸道,新官上任是需要打招呼点名的,他的办法是给你们换一个名称。

    这其中的含义是:以后一切都得听我的!

    换名字啦、打招呼啦、挪位子啦、重新排队啦,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场行为,或者可以称之为文化。甚至到了天朝也屡见不鲜。

    ......

    绍兴六年的初春,右仆射张浚大人的北伐计划出笼了。

    他亲自前往镇江府的都督府,召集驻守东南的各大将领前来听令。

    在都督行府的军事会议中,张浚做出了下述的决定:

    第一、韩世忠军由承州、楚州出兵。进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西南)。

    第二、岳飞军由鄂州进屯襄阳府,挺进中原。

    第三、张俊军由建康府进驻泗州州治 盱眙县(今江苏盱眙县)。

    第四、刘光世军由太平州(治当涂,今安徽当 涂县)进驻庐州。

    第五、杨沂中的殿前司军充当张俊军的后援。

    至于驻守在川、陕一带的吴玠所统领的西北军,根本就不在张浚的军事计划之内,只能按兵不动。

    在这个计划中,韩世忠和岳飞两军采取攻势,而张俊和刘光世两军采取守势。刘光世的任务只是招降敌人,张俊的部分军队还须留在建康府训练。

    很明显,这样的一个作战部署。是对张俊和刘光世这两位老油条拥兵玩敌、怯争避战的一种妥协。

    只不过,对于张俊和刘光世这两位军中的大佬,连皇帝都不一定能指挥得动,更何况是区区一个张浚?

    因此,张浚把刘光世和张俊这两支集团军留在后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

    镇江府的军事会议胜利闭幕了,会后张浚分别找韩世忠和岳飞谈话。

    张浚充分地肯定了岳飞在前一阶段的工作成绩,鼓励岳飞要再接再厉,争取早日收复中原。

    临分别的时候,张浚还特意拍了拍岳飞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此君之素志也,勉之!”

    在当时。张浚对于韩世忠和岳飞二人确实寄予了厚望。

    《朱文公文集》卷九五上记载道:浚“于诸将中每称世忠之忠勇,飞之沉鸷,可以倚办大事。”

    ......

    绍兴六年的二月间,韩世忠的大军拔寨而起,整军渡过长江,把首战的目标对准了伪齐的淮阳。

    对于韩世忠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兵。在史料中并没有找到答案。

    但是可以确定,这个发兵的时间是非常有问题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岳飞和岳云父子两人还在临安府朝见高宗皇帝。

    与其任由韩世忠孤军深入,为什么不稍作等候。连同岳家军一起,齐头并进?

    实际上,韩世忠这次出兵,不但在时机上选择不好,还遇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出兵的整个计划都被金国和伪齐预先知道的。

    不得不赞一下,金国和伪齐在情报这一方面的工作非常到家:在韩世忠攻击淮阳城之前,这城里已经集结了庞大的军队,只等着江东猛虎来自投罗网。

    凭什么怀疑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