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只好回京复命。
到了京城,张浚才发现,原先那些军头,包括韩世忠在内,都已经羽翼丰满,对自己甚为疏远。
没有了军头们的支持,张浚在皇帝面前连发言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自己居然获得宰相赵鼎的推荐,重新成为南宋朝廷在军事方面的第一人。
这实在是......
话还没说出来,我们的张浚大人已经热泪盈眶了。
既然是御架亲征,皇帝下旨,后宫家眷们从陆路到温州,再坐船去泉州避难;然后在前线的平江府修建一座行宫,他要在前线亲自指挥战斗。
而在行宫修建好之前,皇帝当然是在临安城的皇宫暂住,至于平江府的行宫何时才修建好,当然是皇帝说了算。
这样的安排,既表达了皇帝对作战的支持和皇帝本人的勇武,又能够让皇帝劳逸结合,安全舒适,得到皇帝的首肯。
谁能够想出如此心思慎密,百般周全的计划来?当然是女真人的好朋友。高宗皇帝的好同志---秦桧。
.................................
三十万金、齐联军整整齐齐、浩浩荡荡地向着淮南地区挺近。
一路上,金、齐联军势如破竹,楚州、和州等地的宋军纷纷弃城而逃。
接到张浚的军令,韩世忠很快就带领本部兵马过江。驻扬州城,厉兵秣马,准备与来犯的敌人厮杀。
按照赵鼎和张浚事前的布置,在淮南一带,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区域里,南宋将集结刘光世、张俊和韩世忠三人共十五万以上的兵力。
为了让己方在人数上不吃亏,高宗皇帝甚至赵构甚至把自己的御林军班直,最亲信的私人将领杨沂中都派了过来。
可以说,这是自富平之战后,宋军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
但是。当金齐联军已经逼近,韩世忠还发现身边有任何一个友军出现!
......
刘光世不折不扣地执行他的光荣传统,临战先退,远远地躲回到长江南岸,到南宋第二大城市---建康城里去享受快活人生;对于总部下达的军令。从来都不是他要考虑的内容。
张俊并没有说不进军,而是给朝廷写了封信,向宰相赵鼎报告说,我要先到平江府去给皇帝打前站,然后过江抗敌。
张俊不但给朝廷写信,同时也向全军提出了抗战倡议,他说。躲有什么用呢,只有向前一步,才有生存的转机,我们要向前进,向前进。
张俊的行为,博得了全天下的一片喝彩:“张将军果然赤胆忠心!”
张俊说到做到。他很快就起兵,带着本部人马赶赴平江府,进展神速度。
然而,就在进城的一刹那,在万众瞩目之下。突然间意外发生了。
久经沙场,弓马娴熟的张将军突然间马失前蹄,摔了下来。当时场面惊悚、真实,摔得非常果断,让无数目击者为之震撼。
我们的张将军受伤了,伤情严重,甚至连毛笔都拿不起来,唯有找人给宰相赵鼎些了一封信,报告伤情,请求在平江府疗养。
这个张俊,果然是个妙人。
赵鼎也是个明白人,岂能被这些小伎俩所蒙骗。于是赵鼎便通过枢密院直接下命令,让他立即率军渡江,到长江北岸去打仗,尽一个军人的本分。
宰相言辞如刀,奈何将军脸皮似铁,张俊啥反应也没有。
伤情确实很严重,实在没办法领军打仗,不要说枢密院的命令,皇帝的圣旨都没用,要么你撤我职吧。
结果是,整个的淮南战场,只剩下了韩世忠的一支部队。
......
金、齐联军到了。
当然,第一波是前锋部队,主力部队还在后头;十几万人的一支大部队,单是粮食等辎重就足够拖上一段时间。
韩世忠是什么人?在岳飞崛起之前,是宋朝公认的第一猛人;无论是个人的武力,又或是带兵作战的能力,都是宋朝最顶尖的。
对上敌人的前锋营,韩世忠二话不说,直接带人冲锋。
那一天在江北的大仪镇一带,战火突然爆发,金、伪齐联军几乎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血肉横飞,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韩家军的刀枪已经近在眉睫了。
这帮人只能够逃跑。
这样的事在鸦口桥、承信等地又发生了几次,金、伪齐联军的前锋部队一再被韩家军袭击,几乎全军覆灭。
虽然如此,等后面金、齐联军的大兵团接近后,韩世忠明智地选择了后撤。他渡江回北岸,在镇江府驻扎。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