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5章 撒马尔罕的大审判和变化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学习了帝国法律和宗教政策之后产生了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危机感,没等到帝国将旗帜升起就到处积极奔走宣传新政斧的好处和宣讲帝国公民须知的这些和旧汗国截然不同的法律政策。

    这种前所未有的平定局面的创新的确产生了极佳的效果,过去的几千年文明史上,灭国战争之后的统治权巩固方式无非是屠杀(游牧民族)、迁徙敌国上层富人精英(秦汉)、分化瓦解精英阶层(对投降者封官许愿)等等。对旧势力的彻底清算和杀鸡骇猴也有,但是像帝国这样直接的公审的就比较少了。一般的征服者都不会怎么重视征服的法理依据和道义制高点,绝大部分的征服者都是直接血洗过一把之后直接任命官员开始统治的。极少数民族人数处于弱势的征服者才会借助被征服民族的精英帮助管理和统治的。

    中国这种始终追求道义法理制高点的做法虽然不符合时代背景,但是却是领先世界若干时代的当前最佳手段。老话说‘杀头的买卖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暴力手段制造的恐怖高压统治注定是不能长久的,而且成本高到收益都不一定能填补的可能姓极高,所以雷霆之后的雨露就很重要了。

    大审判之后的就是和西方大国塞尔柱帝国的瓜分喀喇汗国遗产的分赃会议了。

    这个会议也是一次双赢乃至多方共赢的会议,华夏帝国和塞尔柱帝国以撒马尔罕西部的布哈拉为分界线,向正西延伸沿着阿姆河向西北一直到咸海,向正南延伸到阿姆河沿着阿姆河直到源头和伽色尼交界的葱岭南端。会议的成果除了划定永久国界之外,就是对陆地上直接通商贸易的海关协议了。

    塞尔柱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出力,仅仅就是出了点兵在边境和战场上摇旗呐喊了一下,分到了西喀喇汗国在境内的数百个居民点的绝大部分突厥人做免费到手的劳动力已经很合算了,对领土并没有太多需求的塞尔柱人捞足了财富和渴望的战功之后就退回了阿姆河一线以南。而帝国几乎得到了除了分给高昌的伊犁河东北地区以外的整个喀喇汗国。

    绝对的大陆民族突厥人对于海洋贸易很不感冒,对于贯穿撒马尔罕的陆地丝绸之路更加热衷。大量的马匹和物资被集中到跨越葱岭的高速公路项目沿线一带。而那些帝国控制区被迫成为亡国奴的大批突厥人和少数民族则主动的跳出来承担建设任务,这种逆天的情景自然是帝国废除人头税、劳役和大批苛捐杂税加上给力的薪酬共同作用的结果了。

    大批徘徊在温饱线挣扎的劳苦大众在修路大军附近出工出力几个月都能攒下过去数年才能赚到的实打实的财富(这些财富无非就是所有游牧民族都认可的金属制品和生活消费品了,盐、糖、香料、粮食、刀剑弓箭都是抢手的支付单位,每次发薪水的时候排着老老实实队伍的临时工们领到这些东西之后比领到钱币还要激动)。

    帝国将势力延伸到了过去几千年来汉族政权势力到达过的最西点,这一成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里程碑。在资本大潮的驱动下,帝国一定或者说必然要走的比老祖宗们更远。

    塞尔柱人等同于白捡了一堆钱和一个从天而降的中亚地区廉价消费品购买窗口(帝国海运到波斯湾的确成本低,但是转运到咸海的成本却远远高于从就近的葱岭进口)。深知帝国海军投送能力的塞尔柱人对于在陆地上直接和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直接接壤并无太多情绪。

    当地的各族群众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和更好的生存环境。

    当所有的条约都签订之后,新的的界碑和旗帜出现在了阿姆河边。

    所有的工程都热火朝天的开工了之后,劫后重生的中亚终于迎来的几十年战乱后难得的和平和繁荣。(未完待续。)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