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点的数,这样吧,朕先放出风去,就说让诸位大人勾选出自己心中当立为太子的人选,看过朝心,再做决定。”
搁下茶盏的宁珂怔了怔,这个法子……隐约觉得有点熟悉。
若论朝心,莫过于容清,容清宏德,向来体悯官民,只要不是谋逆的大罪,若是寻到容清,都会有一个好的安排,是而,人人大多称容清为贤王,原先的封号“燕”,倒已被忘的差不多了。
只是,进来容清太有隐匿之意,称了病非但不上朝,而且还隐隐的传出屡行恶事,虽不十分明了,但也听得原先拥护容清的人们心中失落。
近来容靖相比于容清,倒是顺风顺水了许多,先是有人家中失窃,恰好容靖在刑部,便旁申了这一案,若非容靖胆大心细,必不会这么快的就结了案,昭和帝阅完宗卷,也不由的眉头舒展,连连叹了几声“好”,在众人耳中,这不异于皇心所属的征兆。
是而,来来往往于酒肆、学塾、各等场所的官员们,都做了两手准备,一手写“六”,一手写“二”,预备着借风使舵,看昭和帝的口风往那边吹便往那边倒,总之,串起各条线索,朝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新的皇储不外乎这两人中产生。
然而却还有极少数的人不这样想。
宁珂便是这极少数人中的一人。
昭和帝一生在位也不过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有三位皇子忤逆叛上,先后走上不可回头的路。若非有人指使,实力雄厚,怎会生出如此异心?是而,此次让诸臣勾选出自己心中当立为太子的人选,大约,也不过是为了一试几位王爷的底细。
是而,大张旗鼓并不是很好的做法。
此时最好的动作,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安安心心的做好自己这个光杆王爷,不交联近臣,不结党营私,才能让这个疑心病愈发重的老皇帝不起疑心。
而坚持贯彻这种做派的,只有一个人。
沈觉名义上是辅佐的太子,太子已去,寻找新的靠山便显得尤为重要。
于是,出入于花街酒肆的人们,常传言,沈觉与秦王去了哪里……不等百姓猜测再起,就又有人传言,沈觉在醉仙居陪容清去吃酒……沈觉的态度,并不明朗,游离在这两人之间。
在这种情形下,最受皇宠的宁珂的意见便至关重要,一日散朝,未等宁珂上了昭和帝独独为他准备的轿子,便有人在她身后笑了一声,“哎呀,一别许久,宁大人愈发的康泰平安了!”
宁珂顿住正要上轿的动作,转过身去看,阳光下的那人神采飞扬,笑意如许,白面团似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有些出乎意料的看见,那人是依旧在鸿胪客馆教导圣巫的常信。
“呦,常司业!”
宁珂含笑对着常信一揖,常信还了礼回去,便笑道,“宁大人,不知皇上近来圣体可安?”
“有劳常司业记挂,皇上身子骨愈发的硬朗了。”宁珂笑意遥远而模糊,心中明知道常信所问必非昭和帝身体,却打定了注意装聋作哑,只要常信不挑明,他便不主动发话。
两人来来往往说了几句,都觉得没意思,还是常信,笑道,“不知宁大人可否赏脸去寒舍坐坐?早就听说宁大人喜欢喝大枣黄苓茶,寒舍便备下了上好大大枣黄苓茶,只等宁大人前去一叙。”说完便笑意盈盈的看向抬轿的几人,“不知几位大人可能赏了这个脸?”
常信聪明,知道宁珂仍在昭和帝的软禁之内,是而一番话说得圆润如水点滴不露,既给宁珂全了面子,又不让宁珂为难。
为首的那人看了看宁珂,又看看常信,颌首笑了笑,“去吧,快去快回。”
只是那笑意疏远,并不比宁珂的笑显得亲近半分。
……
“这大枣黄苓茶可是上亥的特产,听闻宁大人喜好,下官特意快马加鞭运往皇城,不知可还合宁大人的胃口?”常信自鬼脸青瓷盆中挖出积雪,放入紫砂罐对着宁珂笑了笑,“据说这大枣黄苓茶须得在地窖下存放了三年的积雪熬制,方才养神健脾,最为可口。”
宁珂深吸了几口茶香,淡淡一笑。
却分明在常信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中,听出些威逼利诱的意思来。
常信,你是说,即便远在上亥,也有秦王的眼线在吗?还是说,秦王筹谋此位,已有三年?
“常大人烹茶的手艺非凡。”宁珂浅笑一声,搁了茶盏,思忖半响,方才轻声道,“皇上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常大人烹茶自有一番道理,想必废了好大的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