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61关宁军的利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辽东饷银那是近乎潜规则的明规则,强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魏忠贤魏公公也没有对抗这个潜规则的能力,毕竟阉党也是为了捞钱才投靠魏公公的,让这帮人自己捞钱,同时给朝廷捞钱问题不大,让这帮人自己不捞钱……这不扯淡么!因为这个利益集团太强大了,朝廷在没有第三方证人做证的情况下认可了这个战绩。但实际上,宁远之战真的是大捷么?当然不是,“宁远大捷”中唯一实际一点的战绩是守住了宁远城。那么宁远是建虏没有进攻所以守住,还是建虏猛攻不下得以守住,这个区别是很大的。古代战争中为什么要攻城呢?我认为,攻城有几个主要目的:1、消灭城中敌人有生力量;2、掠夺物资;3、保证道路畅通。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我总结主要是这三条。

    那么首先,当时宁远城4门堵死,就是说不论城里有多少军队,想要出来,短时间是不可能的,况且建虏也不以消灭明军作为主要作战指标,所以,建虏不会为了消灭宁远城里的军队为目的去进攻宁远的。

    其次,掠夺物资,宁远城里确实有不少物资,但是觉华岛以及辽西其他城堡也有很多物资,尤其是觉华,那是辽西的主要仓库,况且当时海水被冻住,觉华根本无险可守,建虏当然会首选觉华,而且在觉华的东西甚至让他们搬不完,还烧掉了不少。能让乞丐一般的建虏能舍得烧粮食,那觉华物资之多可见一斑。建虏还有必要去攻城掠夺宁远的物资么?如果袁在建虏来之前把觉华的物资都搬进宁远了,那就不好说了。

    再次,如果建虏打算进攻山海关,而宁远又没有把门都堵死的情况下,依照常理,他们确实必须攻取宁远,保持道路的畅通。但是他们似乎根本没有攻打山海关的打算,这很正常,建虏也不是白痴,大冬天的,要不是家里揭不开锅了,谁没事出来跑好几百里路受这罪啊。更别说还要去攻城了,而且还是攻山海关。就算在近代,用飞机大炮的日本人进攻山海关还花了不少力气呢,何况冷兵器时代,还是在冬天。

    综上所说,建虏根本没有非得拿下宁远不可的理由。守住宁远,更不如说是建虏根本没有攻下宁远的打算。宁远大捷不过是关宁集团捧起自己的代言人的幌子而已。而且确实如他们所愿,老袁上位了。老袁上位之后也很配合,一不提放弃宁远,二不说进攻建虏,他在这两大原则之下开始修城并且议和。我们来看看他这两大主要政绩:

    修城,现代人都知道,土木工程这是最容易捞钱的活儿了,现代多少贪官都是在这里上下其手,捞的不亦乐乎啊。老袁和关宁集团在几百年钱就已经领悟了,他们最开始的关系不就是在修城当中发展的么。于是,他玩了命的跟朝廷要钱修城,钱一来,开修。那真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修豆腐渣啊。这些豆腐渣到了后来宁锦之战的时候一点用也没起,完全是闻风而倒。有人说关宁防线是马其诺,我觉得它根本不是马其诺,因为它本身根本就不坚固。

    再说议和,议和对谁有利呢?大家知道明朝的小财政政策加上海洋贸易造成的通货膨胀,明朝是拿不出多少钱议和的,而小冰河期也决定了建州不去抢就活不下去,所以议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除了明廷,对关宁集团和建虏都有利,对关宁集团来说,议和成功了的话,他们不用和建虏打了,但是朝廷还得给他们发饷,防着建虏反复,在他们不打算造反当皇帝的情况下,这样就是他们利益的最大化了,不用打仗还能享受战争补贴,这才是关宁军在明末的条件下利益最大化的关键。所以,袁议和是出于关宁集团的利益或者说是压力,在崇祯初年的情况下,一切反对议和的人都是关宁集团的敌人,妨碍他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敌人,是必须被铲除的。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的可以理解为何在其后的建虏进攻蒙古,建虏进攻东江以及朝1鲜,关宁军为何都不动如山了。一方面出击建州失败的风险巨大,一方面与建虏开战的人都大大影响着议和的进程,关宁军根本不会把他们当作盟友,更不可能违背自身原则与建虏开战的.

    !!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