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89决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文、禅说、字说、语录、二十一史”,也受到人们的青睐;陈际泰“尝黙二十一史,不三月而成”,成为学习“二十一史”记诵超群的智慧象征。不懂“二十一史”则成为不学无术的代名词。于是,形成了“士大夫遂家有其书,历代之事迹粲然于人间”的局面,就连诸士奇在清兵入关、仓惶逃亡日本之时,也没有忘记带上“二十一史”,足见人们对“二十一史”的重视。

    明代自从嘉靖印行“二十一史”以后,不仅国内形成了学习“二十一史”的热潮,就连日本、安南等国也十分珍视“二十一史”。史书记载,“日本自宽永享国三十余年,母后承之,其子复辟,改元义明,承平日久。其人多好诗书、法帖、名画、古奇器、二十一史、十三经。”说明“二十一史”在日本很受重视。明末清初思想家朱之瑜在清兵入关之际,“不甘剃发从虏”,客居安南,曾和一位只会写汉字不会说汉话“不知是何官职”的知识分子讨论古文义理,期间,朱之瑜曾“问云‘尊府古书多否’?答曰:‘少少足备观览’。余问《通鉴纲目》、《前后汉》、《二十一史》、《史记》、《文献通考》、《纪事本末》、《潜确类书》、《焚书》、《藏书》及《古文奇赏》、《鸿藻》等书,答云:‘俱有,惟《鸿藻》无有’。”说明,“二十一史”在安南也比较流行。

    明朝确实有有识之士意识到把辽金史的正统性认定下来,在边患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对整个国家意识形态带来的巨大隐患,试图“颠覆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主张重修《宋史》,否认辽金的正统地位,但他们的主张和建议并未得到朝廷的支持,他们主张重修宋史的活动虽然轰轰烈烈,均属于私人修史性质,说明朝廷的主流士人、官员以至皇帝不赞成“颠覆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到了明朝中期,试图“颠覆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形成**之时,明廷并没有受这些试图否认辽金正统地位思潮所左右,仍然承认“宋辽金三史的正统体系”,并进而将辽金二史列入中国正史序列之中,正式形成中国正史“二十一史”之说,明确地表明了明廷赞成辽宋金“各与正统”地位的态度。

    在明朝政府主张的“二十一史”之说形成以后,很快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接受并迅速传播开来,一些士人不但认真学习和研究“二十一史”,而且用“二十一史”做为自己著作的名称,说明“二十一史”之说包括辽宋金“各与正统”的思想认识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应该说,朱元璋时期,认可辽金史的正统性或许有政治考虑,毕竟大力宣传民族划线,不利于分裂北元和蒙古其他部族的联系,但是在北方边境压力急剧加大的时候,大明朝还认可辽金史的正统性,这就是玩火了.

    至于嘉靖朝北京城被蒙古围观,万历末期满洲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居然在意识形态上不做防御,甚至把自带干粮在意识形态领域加堤坝的有识之士打脸,这政治智商就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东林党或许有千错万错,否定辽金史的正统性这点上是没有错的.

    当然先秦儒家的观念,本质上是一种文明观念,或者说的夸张点,可以勉强算古代的民族主义,和近代的民族主义根本不是一回事,毕竟没有经过工业社会的洗礼,没有文化普及,经济一体化,就没有民族主义产生的条件…….

    近代的民族主义是什么东西?他是个恶魔,两次世界大战的腥风血雨可离不开近代的民族主义煽风点火,他又是个天使,西方就是靠着近代的民族主义这种先进的意识形态立国,成了世界的霸主.

    对于皇帝来说,近代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宝剑,让皇帝们动员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拿破仑暴打欧洲联军,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近代的民族主义却又是一把砍向皇帝自身合法性的宝剑,毕竟历史的发展指明了,近代的民族主义合法性取代皇帝自身合法性是历史的潮流,按照自身利益来讲,未来要当皇帝的刘白羽按理说是不该放出近代的民族主义这大杀器的!

    不过在十七世纪,中国要想崛起,必然要放出近代的民族主义这个大杀器.刘白羽想到这里脸色红了白,白了红,最后终于想开了,未来是大争之世,你不放出近代的民族主义,那就算是自己建立的王朝比历史上的满清强一些,大势也是差不多的.毕竟过了一战之后,不管你对近代的民族主义态度如何,诸多帝国也都完蛋了,既然如此,这种小心思别用为好——一个现代人,知道历史发展大势,也坐着自家千秋万代的美梦,想起来都惹人发笑不是…….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