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70坑爹的后勤制度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楚就可以了。

    这个财政制度,如果有一位有现代会计知识的人一看,肯定就可以看出来是很不妥的。因为现代会计基本的规矩之一,就是收支两条线。至于采取朱元璋这种财政制度有什么不好,那学习过现代会计知识的人肯定能够说出来一大笔毛病来。

    不过,也有的人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明朝又没有银行,运输条件又那么差,所以朝廷和官府也是不得不采用这种财政制度的。

    其实这就是狡辩了,汉唐宋都不是这样的,难度汉唐宋就比明朝现代化这么多么?其实说穿了,就是朱元璋穷苦人出身,民粹概念深厚,不知道一个统治者该做什么罢了.

    朱元璋很多观点,是很符合现代人胃口的,比方说把反腐比建立一个流程的政治体系更重要,又觉得一个精力充沛的统治者完全可以逼着文官清廉……

    如果是,朱元璋那种对贪官扒皮的政策在明初压制住了文官们的贪婪之后,在明朝中叶,文官制度抬头之后,这种财政制度就呵呵呵了……

    当然比起贪官这种东西,动不动为了求名给地方上免税,出了灾害又逼着国家救济的东林党人,对一个国家的财政制度伤害就更大了.

    不过这种财政制度也有很好的地方,那就是理论上带兵大将后勤依赖于文官,很难反叛——当然这其实也就是理论上罢了,实际上大明朝带兵大将反叛的事情一样不少,朱棣本身就是一个例子,万历三大征中,就有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至于满洲的努尔哈赤是明朝建州卫的龙虎将军,这就不用说了,常识,而因为明朝征讨满洲,又不给足军饷,造成了著名的奢安之乱.

    明朝天启年间,四川永宁(今叙永)宣抚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今大方一带)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的叛乱,在贵州又称安酋之乱。

    奢崇明于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于重庆起事,围成都达一百多天。安邦彦于天启二年二月起兵,进围贵阳两百多天。[1]

    叛乱发生后,明朝廷调水西及永宁兵赴辽东作战而激起反抗。战争从天启元年至崇祯十年,前后持续17年,波及川黔云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大规模交战持续9年。[2]

    战乱中,四川巡抚徐可求死难,贵州巡抚王三善死难,西南大将之冠的总理鲁钦兵败自刎,贵州总兵阵亡于贵阳城下。最后被四川巡抚朱燮元、石柱总兵秦良玉、四川总兵杜文焕、贵州巡抚王三善等平定。

    所以说,这种财政制度约束内地的卫所兵还可以,约束各地有地盘的土司那就是基本无效.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财政制度下,有地盘的土司造反不难,内地的明军很那造反,造成了明朝被异族消灭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内部造反,其实也就是和满清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且关键的是,这种财政制度给忠于明朝军队的给养供应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已经知道,明朝的军队有地方军户和战兵这两种体制。而在明初,除了一部分边兵,也是根本没有其他战兵的。打仗都要依靠军户来完成。而这些军户打仗都是他们所在的地方官府来供应给养的。

    因为在明初,各个地方的局势都比较稳定,因此在内地也没有什么仗要打。因此,这种地方官府供应本地军队的给养的模式,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当然,万一朝廷总动员,让这些地方军队集合起来离开本地作战的话,除了这些军队所在的地方官府供应这些军队的给养以外,朝廷也会供应这些军队一部分给养的。

    而在那些军队离乡背井以后,其他地方的官府并没有义务来供应这些军队的给养。除非这些军队用银子去购买。当然,也有种变通的方法。这些官府先供应这些军队的给养,等到以后再向朝廷或者这支军队所在的地方官府去索要。

    这样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些官府万一供应了军队给养以后,事后向朝廷或者其他官府索要,那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作为一个官僚,肯定也会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的。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明朝军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作战。后来为了弥补,明朝的朝廷就规定:离乡作战的军队的军功就双倍计算。可就算是这样,明朝的军队还是不愿意,因为在他乡,自己军队的给养供应简直是太困难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