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16袁崇焕上台的经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召见的大概内容就是:

    崇祯皇帝向袁崇焕详细地了解了辽东的局势,并且聆听了袁崇焕关于解决辽东局势的看法。袁崇焕认为崇祯皇帝想速战速决,必须有许多先决条件,崇祯一一答应,当袁崇焕向崇祯皇帝提出很多要求以后,崇祯皇帝也都满足了袁崇焕。于是在最后,袁崇焕向崇祯皇帝保证:只要朝廷确实满足了袁崇焕的要求,他将在五年时间内平定辽东局势。

    在召见以后,崇祯皇帝立即赐袁崇焕尚方宝剑,并且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虚衔】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召见完毕以后,崇祯皇帝的心里是十分地高兴。他终于开始做即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了。虽然现在的辽东局面还是如此,但是,有了熟知辽东战事,文官中的名将袁崇焕的保证和自己的不遗余力支持,那好的开始不是成功的一半吗?

    平台召见就这么结束了。但我们应该看看在这次召见中发生的两个场景。

    第一个就是:崇祯皇帝承诺将满足袁崇焕的所有要求,而袁崇焕也承诺在五年内平定辽东的局势。

    因为这次召见是有史料记载的,而且记载得是十分得完整。另外,这次召见也是有很多大臣旁听的。所以,这次召见必定是十分正式的。因此,在这次召见中,所有人做出的承诺也一定是很严肃的。定下来的方针和政策也将成为国策。

    但是从事后来看,崇祯皇帝是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承诺给一一实现了。而做出承诺的袁崇焕又怎样看待自己的承诺呢?

    第二个就是:当有熟悉辽东局势,知道五年内无论如何也平定不了辽东的大臣,私底下向袁崇焕提出心中的疑问时,袁崇焕是这么回答他的。

    袁崇焕的话大概的意思就是:现在皇帝的年龄还小,又不怎么了解辽东的局势。我看到皇帝为辽东局势焦心,所以就这么说,来安慰安慰他。

    怎么回事?难道袁崇焕做出的承诺,是要逗崇祯皇帝开开心吗?他把这次正式的召见当成哄幼儿园小朋友的场所啦!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在史料中,把这位大臣和袁崇焕之间的谈话内容,记载得十分的完整。但是从事后来看,崇祯皇帝显然是不知道他们之间的谈话内容的。这不禁让人十分怀念那些东厂的特务啊!

    而对于平台召见的另一位主角——袁崇焕,我们将要详细分析一下。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对于明朝末年的局势发展,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作用。

    袁崇焕的个人经历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史料和百度一下袁崇焕的一些主要事迹,以及为什么袁崇焕在当时的崇祯皇帝和大臣们心目中,成为了众望所归的,解决辽东局势的大臣的。

    袁崇焕在刚考上了进士,在福建做一名县令的时候,利用自己到京城考核的时候,私自巡视边关,考察关外形式,并且向朝廷呈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和解决办法。

    这件事使得袁崇焕声名鹊起,他立刻得到朝廷的重用,升官并调任到辽东。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明朝朝廷是多么的缺乏军事人才。

    不过,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袁崇焕是位忧国忧民的,勇于任事的人。当然也可以说是做事功利心太强,不择手段,其实这都是一个事实的两个方面,而且可以这么说,终其一生,袁崇焕的这两个特点都没有减退过半丝半毫。

    袁崇焕在到辽东上任以后,在当时辽东督师——孙承宗住持的宁锦防线的大战略下,也在孙承宗的指挥下,收复了辽东大片的失地。使得辽东的局面,说不上扭转吧,但起码是好转起来。并且使得辽东的局面平稳了下来。

    这里就要说说孙承宗的宁锦防线。宁锦防线其实是种防御状态下的绞杀形进攻战略。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建立一个个坚固的堡垒进行防御,其实,它的本质是限制后金军队的机动,把后金的特长的野战变成攻城战,逼迫后金军队不得不去攻打这些坚固的堡垒,以达到大量杀伤后金军队有生力量的目的。

    这个战略就有些类似于第五次反围剿中的碉堡群战略。最后也逼迫着赤军不得不丢弃核心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优势兵力财力,而野战不行的一方取胜的不二法门。

    但是这个战略有着以下的一些缺点:见效慢、时间长和花费的钱粮多。所以,在明朝财政窘迫的情况下,更因为魏忠贤和孙承宗所在的东林党在政治上激烈对立的情况下,孙承宗只能够无奈地辞官回乡了。而宁锦防线的战略也不得不停止了下来。

    这样一来,被宁锦防线压迫得越来越窘迫的后金军队终于喘了一口气,并且在以后大大发展了起来。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孙承宗的指挥下,袁崇焕确实是收复了辽东大块的失地的。他的功劳也是扎扎实实的。

    接下来就要说,袁崇焕一生中最辉煌时刻的战斗了。在孙承宗辞官以后,高第接任。高第认为关外不可守。他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高第的军事才能确实糟糕,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的财政窘迫。实在不能持续孙承宗的堡垒战术了,在战略上其实是没错的.

    但是,当高第的命令颁布以后,袁崇焕拒不接受,率领手下将领独守孤城宁远。在这次战斗中,守城的大炮对后金军队造成了相当的伤亡,后金军队也因此战败撤退了,当然代价是觉华岛被屠城,明军损失惨重——不过话又说来了,袁崇焕如果说是占了小便宜吃大亏,其余的明军将领则是大亏小亏一起吃,从这一点来看,袁崇焕也算是相当难得了。

    这次战斗,是明朝和后金军队作战时,正面战场唯一一次大胜。消息传来以后,朝野一片欢腾,袁崇焕的个人名声也达到了顶点。

    由此看来,袁崇焕确实有拿的出手的功绩。确实也应该众望所归。但是,这只是朝廷中这些外行人的看法。内行人又怎么看待袁崇焕的呢?因为在辽东,作战的都是武官,这就是说,那些武官的眼里又是怎么看待袁崇焕这个督师的呢?依靠守城,用大炮取得战果,很多武官也未必不能做到,只是没有袁崇焕那样的文官身份,不敢扛上罢了.

    所以这些武官接受不接受袁崇焕的领导呢?当然是接受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肯定不会成为辽东的督师的。相比较于那些瞎指挥的文官督师来,袁崇焕还是比较懂军事的。不会莫名其妙的逼着自己去送死,这也算是矮子里挑长子了。

    但是他们对袁崇焕的功绩心服口服吗?不见得。

    我们先看看袁崇焕的第一次功绩。他是在孙承宗的指挥之下,再收复这些辽东的失地的。因此,无论袁崇焕再怎么样决胜千里之外,主要的功劳还是运筹帷幄的孙承宗。

    那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呢?宁远占了点小便宜,觉华岛吃了大亏,输了个一干二净.

    可是,袁崇焕知道不知道这些武官的想法吗?也知道。那他该如何应对呢?他只能够采取,也只有这么一个应对措施:拉拢辽东武官中,最大的武官集团——辽东铁骑集团。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