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7地域矛盾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每备御各赐一庄”。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

    辽东地区的大多数汉民(即除去原系阿哈的汉民以外),从“计丁授田”的後金国“民户”,下降为缴纳高额地租、惨遭庄主压迫的封建农奴,严重地加深了辽民的苦难,农奴制庄园恶性扩展,遍布後金辖区,应该说这在政治上便于镇压汉民反抗,不失为一招好棋,但是在经济上由于八旗奴隶主不善于农业生产,还妄自尊大的不吸收汉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经济上来说,造成粮食大减产,这是东北农业很大的倒退。

    後金天命八年六月,努尔哈赤决定派兵屠杀复州兵民时,丝毫不顾及对生产的破坏,这种只顾泄愤不顾长远的做法,连他一些有一定经济头脑的儿子们,甚至汉奸都看不下去了,他的女婿“抚顺额驸”李永芳谏阻说:“所谓复州之人叛者,非实也,恐系人之诬陷矣。”

    李之本意是应当慎重,等努尔哈赤气消了之后再进谏,让他顾忌一下自己称霸根本之地的农业生产,不要竭泽而渔。可是,已经杀红了眼的努尔哈赤却大发雷霆,厉声指责自己的女婿李永芳“以明帝为长久,以我为短暂”,“心向明国”,蔑视金汗,竟革去他的总兵官职,捕其子来审讯,後虽复官,身为努尔哈赤女婿的李永芳却再也得不到信任了.

    既然努尔哈赤如此狠毒,让辽民们不得不逃亡临近的山东等地,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些讨回祖国的辽民们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就和大明朝的小政府政策有关了,朱元璋自以为小政府不扰民,却是没有想到,小政府,小财政初期老百姓负担是小了,但是政府赈济灾民的能力不也是变小了么?事实上在明朝前期农民起义就是此起彼伏,这和明朝小政府小财政赈济灾民的能力不足有很大关系.

    而到了明末,因为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小财政赈济灾民的能力低下的弊端就越发明显了.辽民们逃到中原之后,本来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明朝初年,官府拿出可以耕种的土地给予灾民的这套自然不好使了。小财政又拿不出赈济灾民的钱来,辽民们为了求生,自然和当地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辽民们涌入山东的太多,政府无力救济,连吃饭都困难,就只好降低自己的身价,给口吃的就行,导致很多山东地主以此为借口用农奴化劳动,取代佃农制度,或者说的通俗些就是给口吃的就愿意当牛做马的辽民们多了去了,你一个佃农还想叫四成租子就种我的地?地租调高到七层,甚至八层,你愿意干干,不愿意滚!

    后来这矛盾实在让山东官员们怕出大乱子,不过政府一没有荒地安置,小财政又没有钱,这可怎么办呢?既然解决不了辽民的问题,就解决辽民本身吧!

    明末的山东总兵刘泽清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以辽民们可能有建州的奸细混入为理由,直接把辽民们都抓捕起来,然后作为农奴买卖……

    总而言之在山东由于明朝奇葩的小财政体制问题,官员们的天才设计,地主趁机压榨农民,外来辽民们和本地人矛盾彻底激化了,后来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之中著名的“辽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在山东之乱里面大肆屠杀山东百姓,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有这种地域矛盾的影子.

    现在在山东,不论上下贵贱,排斥辽民那是主流民意,这也是所谓的四爷敢于敲诈黄大力的原因,如果不是黄大力的辽东腔,就凭黄大力这一身豪奴的打扮,他这个无赖如何敢惹呢?

    而且更让四爷这流氓兴奋的是,黄大力的主子很有钱,却是辽东口音,这种好杀的肥羊,自己不讹诈一把,简直是这辈子白活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