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政统帅,在决战后所面临的是东北道镇戍形势因为五大主力军团的惨重损失而陷入的严重危机,为此他不得不想方设法留下伽蓝。
决战之后的伽蓝,在帝国军方已经成为新生代的鼎柱,而在大漠诸虏的眼里。他已成为中土一道不可逾越的长城。可以这样说,只要伽蓝镇戍中土边陲,大漠诸虏乃至远东诸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入侵中土。
决战之后的北疆,薛世雄、李景和杨恭仁都绝无可能离开,帝国在没有足够镇戍军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这些战将们的赫赫威名来威慑北方诸虏。同样,在代北,王仁恭也无法离开。不过,代北军乃至太原镇戍军,都在这场决战中损失惨重。尤其代北军,因为王仁恭和王智辨为了将功折罪,始终指挥代北军冲在最前面,其损失极其惊人,基本上算是损失殆尽。假若代北没有镇戍军。那对帝国和中土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从薛世雄的立场来说。即便不能把伽蓝留在东北道,也要把他留在代北,从而使得整个大北疆能够赢得一段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宝贵时间。
若要把伽蓝留在代北,杨义臣的举荐就非常重要。做为代北贵族集团的领军人物,杨义臣在代北可谓一言九鼎,势力极大。由他举荐伽蓝镇戍代北。皇帝和中枢就不能不慎重考虑伽蓝的安置问题。
杨义臣暗自苦笑。从北疆镇戍的立场来说,薛世雄的想法没有错,毕竟都是为了帝国和中土的安危,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但从东都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激烈矛盾来说,薛世雄的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保守派势力肯定不希望在国内的戡乱平叛战场上看到伽蓝这个恶魔,而皇帝和中枢为了对付朝堂上的保守势力,肯定要把伽蓝放到戡乱平叛战场上,甚至直接放到京畿河南,由其负责大京畿安全,并对四方叛乱进行血腥镇压。杨义臣可以举荐伽蓝镇戍代北,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伽蓝必然会离开北疆。
杨义臣回书薛世雄,表达了感谢之意,字里行间一再提到了决战后的东都政治局势。在他看来,伽蓝留在北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皇帝和中枢肯定要利用这次机会,把伽蓝调回国内戡乱平叛战场,甚至委其以负责京畿安全之重任。
薛世雄接到杨义臣的回书,马上请来了杨恭仁。两人相顾无言,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第三次东征期间,伽蓝向两人所提的以东北道为根基发展实力,以便在帝国陷入危难之刻力挽狂澜的建议。从目前国内外局势来看,帝国陷入危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第三次东征的胜利,此次南北决战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北道的军队对皇帝和中枢的忠诚,但决战之后,这些忠诚于皇帝和中枢的军队所剩无几,已经不能给皇帝和中枢以强有力的支持。而在此次决战,两京卫府军以及各地方诸鹰扬,对皇帝和中枢的支持却十分有限,这在暴露了东都内部激烈矛盾的同时,也说明皇帝和中枢权威的正在急骤衰落。
政治改革需要军队为后盾,需要军队的支持,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然而,皇帝和中枢却正在失去军队的支持,由此不难推测到帝国正在一步步走向崩溃。
九月二十五日,左右翊卫、骁果军、代北军、太原军、东都援军在金沙滩南部五十里外,继续向北虏展开攻击。
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嗣指挥军队拼死阻击。
同日,在金沙滩战场上,杨义臣指挥西京援军向北虏展开攻击。
俟利发康鞘利率部阻击,双方激烈厮杀。
同日,在黄花堆战场上,杨恭仁指挥辽东军一部,李景指挥北平军,亦向北虏展开攻击。
同日,鹅毛口要隘,并鹅毛水一线,双方将士依旧在浴血奋战。
同日,始毕可汗率行帐官员、数万牙帐主力,由间道赶赴武州塞。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撤走所有军队,为了提高撤退速度,他们不得不丢弃所有辎重、牛羊等牲畜,甚至不得不忍痛丢弃大量战马。
九月二十六日凌晨,莫贺咄设指挥军队后撤三十里,距离金沙滩近在咫尺。
这天清晨,帝国军队在皇帝的亲自督战下,衔尾追杀,双方继续厮杀。
同日凌晨,黄花堆战场上的北虏军队撤进了金沙滩。
杨恭仁、李景挥师追击,与杨义臣会合于金沙滩。
九月二十六日上午,三人指挥大军,向坚守金沙滩的北虏展开了猛烈攻击。
这一天,战场上的帝国将士都知道这场决战已接近尾声,只是大部分将士都没有想到,决战会以北虏的逃离而结束,虽然他们创造了历史,建下了赫赫战绩,但功亏一篑的遗憾却难以释去。
九月二十七日凌晨,俟利弗设阿史那咄栗率军撤离鹅毛口,急速北上云内城。
九月二十七日,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嗣撤进金沙滩,与康鞘利回合,两支军队死守撤退通道。
帝国皇帝挥师杀进金沙滩,与杨义臣的西京援军、李景的北平军和杨恭仁的军队回合,十几万大军如咆哮狂澜,向北虏发动了潮水般的攻势,一时间地动山摇,风云变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