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五章 各干各的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口五万六千余,钱财约折合三千五百万银圆。至此,太和西征案完结,我军大胜!”

    听到这里,广议堂所有的议郎官员都忍不住站起身来,拼命地鼓掌,整个大堂顿时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一直持续了半刻钟。

    第二日,曾华以北府元首的身份在三台广场举行盛大的胜利阅兵式,数十余万百姓闻讯赶来参加。

    由各参战厢军、府兵抽出获勋将士三千余人,组成了十个方阵。这些得胜的将士头戴礼冠头盔,身穿藏青色羊呢绒军装礼服,一个个高昂着头,或骑着马小步走来,或列队正步,整齐地从三台广场前走过。第一方阵是骑兵部队,他们手持着所有参战部队的军旗,率先走过广场前,接着是英雄前锋营,英雄坚锐营,英雄骁骑营,英雄神弩营,英雄虎枪营,英雄长弓营,英雄石炮营,一一列队走过三台广场。接着两营是各部队获得银质虎威勋章以上的功臣六百余人,分成两个方阵。他们手里持的却是在各个战场上缴获而来的敌人战旗,有大宛国的,有康居国的,有粟特诸国的,也有波斯国的,贵霜国的,天竺国的,吐火罗诸国的,这些代表北府军胜利的旗帜被头朝下垂在地上持着,在走过曾华面前时,它们被纷纷丢弃在曾华和众多议郎、官员面前。

    仪式最后,曾华走下中书省台阶,全副铠甲,骑上了风火轮,然后率领十六位骑兵卫士,策马从中书省台的右边跑了过来,在丢在地上的各色战旗上来回踩了三遍,然后立在中间。

    看着满脸兴奋的数十万百姓,曾华拔出佩剑,高举在手,大声高呼道:“华夏威武!”

    一瞬间,数十万人齐声欢呼道:“华夏威武!”

    第三日,曾华给十名昭武金吾勋章、三十余名昭勇宣武勋章、六十余位金质雄鹰勋章、一百余位银质雄鹰勋章、三百余位银质、金质虎威勋章获得者授勋。当然了,还有曹延、野利循、卢震、先零勃、姜楠等这些镇守在西疆的将领们,由于无法亲临,只得由他们的儿女们在以上授勋后代领该得的昭勇宣武勋章和昭武金吾勋章。最后,曾华居然被车胤代表三省授予一枚昭武金吾勋章。

    过了几日,在处理完波斯、贵霜、天竺使节的事情后,曾华终于有时间接见巴拉米扬等人,处理西匈奴的事情。

    曾华带着三省官员,非常高调地赞扬了巴拉米扬等人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并且心系故里,不远万里朝贡,其忠其情可感天地,然后郑重宣布,北府为了表彰这种精神和忠臣,将上表册封西匈奴数百名领头人,也就是部族首领贵族们,请朝廷封予爵位,并赐良田房屋等丰厚钱财物品,还从俘获的波斯、天竺美女中选出千余人配给他们做侍妾。曾华还非常真诚地说,以前各位“好同志”都受苦了,现在好了,你们都找到了“组织”,以后吃香的喝辣的全包在组织的身上了,而且连子子孙孙也不由发愁了,以后他们可以上学读书,科考当官,世代荣华富贵!

    听到这里,巴拉米扬和诸位长老都明白了,曾华玩得是杯酒释兵权(不知他们懂不懂)呀!好吃好吃地笼络自己,为了就是要得到数十万西匈奴部众。虽然他们心里有所不甘,但是他们自从北路西征军“大显神威”便有了这个准备,你不想给人家讲文的,人家不在乎给你来武的,到时七万大军一扫,部众依然是人家的,只是自己这些首领贵族们就没有机会再喝马奶了。

    巴拉米扬等人既然肯愿意来长安,就是心里已经有了打算。现在的西匈奴虽然还骁勇善战,还有数十万之众,可是早就已经在数百年的游荡和漂泊中丧失了最后一点民族凝聚力,如果不是为了生存,也不会还保持一个松散的联盟。大势所趋,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数百年前他们留在漠北的族人一样,融入到华夏之中去。而且大将军曾华已经保证给予他们富足的生活,怎么不让他们怦然心动,在西匈奴“代表团”中许多人的眼里,他就是在长安当一个乞丐也比在里海草原上当一个首领强一百倍。

    看到代表各部族的长老纷纷同意归顺华夏北府,巴拉米扬走上前去,单腿跪在地上,用匈奴人的礼仪行曾华行了一个非常恭敬的礼仪,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件物品,呈给曾华,并说道这是西匈奴人的象征,由大首领世世代代传袭护卫。

    曾华打开外面重重包裹的羊皮,发现里面是一方三指款驼钮金印,四角和顶上的两峰骆驼都被磨得异常的光滑,看上去有数百年的历史,却依然是金光闪闪。曾华翻过一看,发现印文正是“匈奴归汉君”五个篆文,再看看金印旁边却是模模糊糊的几个字“汉建元……敕”。看到这里,曾华的眼睛不由一热,历史总是那么让人感叹和富有戏剧性,让匈奴人被前汉赶出了漠北,开始漫长的西迁。在西迁过程中,他们慢慢与漠北故地割断了联系,甚至连以前的话音和风俗都发生了改变,但是这个不知怎么碾转到西匈奴人手里的汉武帝颁发给归降匈奴人的金印却成了西匈奴人的最高象征。

    即日,曾华上表朝廷,为巴拉米扬请封归汉侯,其余各首领贵族封爵不一,并拔出巨款,为众归顺的西匈奴首领贵族在长安、洛阳、邺城等地置办府邸产业。

    过了几日,曾华又命燕凤为里海安抚使,薛赞为里海断事官,重新安置归附的西匈奴人。安置的大略方针是将三十余万人口回迁昭州和西州安置,然后再从朔州西迁原拓跋鲜卑,雍州上郡、北地郡原铁弗、贺兰部,凉州原河西鲜卑三十余万,以倍授永业牧场和赋税牧场的方式充实新地。并抽调传教士、官吏等上万人,陆续发往昭州和新地,并鼓励商队前往昭州和新地,共通有无,展开贸易。

    忙完这些,曾华把太和西征大捷写了一个奏章,检了些战利品,然后再让波斯、贵霜、天竺驻北府使节派出副使,一起去江左建业打个转,应个景。而正在这个时候,却从江左传来个惊天动的消息,桓温行霍光事,废帝并立了曾华的岳父-会稽王、丞相司马昱为新帝。。

    原来桓温听了弟弟桓冲的建议后,觉得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于是就和郗超进一步商定计策。他们商量来商量去,觉得当今皇帝没有大的过错,要废他就得找个象样的理由。于是就说皇帝陛下阳痿,并无生育,他生的三个“皇子”,是由宫人相龙、计好和朱录宝等人代劳,与美人田氏和孟氏所生,并宣称将来若立这三个孩子之一为君,将变改皇家血统。

    两人把所有的细节想好之后,便分工合作,桓温从广陵赶回建业逼宫,而郗超遣人在民间和士子们中传播这种“谣言”。

    等桓温回到建业,整个扬州百姓和士子们都传得沸沸扬扬,于是桓温便理直气壮的求见褚太后,并说明了情况,要求改立丞相司马昱,还暗示道:“会稽王仁德遍天下,并有麒麟佳婿,当立!”

    看到褚太后不敢回应,桓温便拿出早就起草好的诏书让褚太后批准。褚太后被逼得没办法,只得说:“我也有这种怀疑。”犹豫了很久好一会儿,才拿起笔来,在诏书上批下一句含糊不清的话:“未亡人不幸遭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

    这话说得非常有水平,先是说自己对废帝的无能和荒诞早有耳闻,然后又说自己这个晋室的未亡人遇到这种“惨事”,实在是心如刀割,所以还要请桓温多多照顾一下“多灾多难”的晋室。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打出来,顿时让桓温无话可说,只得不做他想了。

    而桓温拿到了太后的批示后也是如获至宝,立即召集朝廷百官,商议废立之事。但这种事几百年都难得遇上,大家都不知道如何操办。于是商量来商量去,都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是好。

    桓温主持朝会,听大家议论纷纷,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心里七下八下的,有些动摇了。但转念一想,这事要是办砸了,他就完了。于是,桓温发了狠,点名叫王彪之拿主意。王彪之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想阻止也是办不到了,就命人取来《霍光传》,按照霍光废昌邑王刘贺的过程,依礼而行。于是把以褚太后名义诏行天下,废当今皇上为东海王,由司马昱继承大统(就是历史上的简文帝)。

    桓温依礼前去见新帝,本来想解释一通废立的原因。司马昱刚经历大变,心中惶恐不安,看到桓温当即泪流满面,什么话都不说。桓温一见司马昱在流泪,知道这人后台也硬,心中十分害怕,也一句话说不出来,只得赶紧结束拜见之礼 。

    桓温做完这些事情,上书朝廷,要求回姑孰军中。朝廷升他为丞相,大司马不变,留他在京城辅政。他坚决推辞,然后退回姑孰。刚回到姑孰便听说曾华回到长安了,不由吓出一身冷汗来。

    曾华接到诏书当即有点傻了,看来桓老爷子还真想干出点大事情来,居然做起晋朝的霍光了,而且立了自己的岳父为新帝,让自己无话可说,真是好算计。看来咱们爷俩心里都透亮,都知道对方最终目的都是想把司马家拉下马,可是我顾忌你,你顾忌我。不过你干你的,我干我的。

    曾华赶紧上了一表,坚决拥护桓温为首的朝廷重臣们的决定,并祝贺岳父老大人登基,还识相地送上五十万银圆做为贺礼。曾华的话立即让朝中里外不同的意见统统消失了,大晋两位最强势的方伯诸侯发话了,谁还敢不开眼故意找死呀!简直就是寿星公吃耗子药,嫌活得太长了。

    很快便是金秋了,曾华以西征苦战数年为由,需要休息,便向三省请假。而且看到王猛由于日夜操劳,身体很差,便强行要求王猛“自动告假休息”,以张寿代行平章国事职,谢曙代行参知政事,与荀羡辅助张寿,其余不变。而笮朴看到曾华要去度假,立即也告了假,要求跟着曾华一起去“快活”。

    秋八月,曾华一家并王猛、笮朴两家人三十余口,由何伏帝延、瓦勒良陪同,乘坐第一河防舰队的车轮船,沿着渭水,黄河,一路东进,准备去度假去了。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