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四章 对抗的开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部长伍朝枢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矢田七太郎会谈。抗议日军的跋扈行为,却反被对方一顿威逼劝告,要求革命军的人只能停留在徐州,不得进入山东地界儿。

    张作霖在这其中看出便宜所在,强令张宗昌重新调集人马奔赴徐州战场,重新夺取地盘。而孙传芳也调集自己的残兵败将,反攻安徽江苏,无心抵抗的北伐军迅速缩回兵锋,于7月24日退出徐州,让开道路。

    八月九日日本公使芳泽提出带有附加条件的撤兵方案,11日蒋中正宣布下野,外交部长伍朝枢于21日发表声明,接受日本政府的条件,三天后。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决定自9月3日开始撤军。至13日,日军完全退出济南。

    西田井一毕竟没能等到陈晓奇的主动出击。而陈晓奇也庆幸日本人此时没有昏了头的乱来,这样他在完全没有准备好地情况下,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就暂时往后拖了一段时间。

    1927年秋天,老天还是不大给面子,一场席卷大半个省区的旱灾让鲁西南地区地人彻底没了活路,在鲁西路北地区,因为战乱频发就已经导致民众存活艰难十室九空,而这一次的自然灾害却将他们最后的一点坚持压垮,他们纷纷逃难出来,又因为往西往北甚至往南都在打仗,因此便稀里哗啦的全数朝东涌过来。

    难民?张宗昌是绝对不管的,身强力壮的正好抓来当兵打仗去,老弱病残那就爱怎么样了,反正天不收地不养,死到哪里算哪里。

    从泰安沿线开始,美华集团会合齐鲁商会便开始有组织地接收安置这数百万的灾民,绝大部分的人分置于各城各县,最远的安排到了烟台日照一带,其中约二十万人在美华集团的引导之下,彻底发了狠的下了南洋。

    而鲁东地区则因为有各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的帮助,减产仅百分之三十,却又比另一时空好上了太多。继之而来的蝗灾就真的彻底搬空了重灾区地人口,此时地山东内陆除了军队和乱匪之外,几乎没什么正经的老百姓了,略有些土财主们将自己地寨墙垒的跟城墙相仿,又购买了水泥砖石加固加高,甚至买来柴油发电机架上电网的也有,雇佣百十来个枪手护院那是不消说得。

    总而言之,偌大的山东腹地搞得如同晋末时期一般堡寨林立,孤岛成群,一派岌岌可危的紧张局面,却也不知道何日是个尽头。

    而美华集团和齐鲁商会干的事情也很不厚道,他们一边鼓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趁早搬家另迁他地寻求安置,一面却又大肆收购土地,这样的年景下,就算是自耕农们也被张宗昌的横征暴敛逼得要卖儿卖女了,何况佃户。没有“美华农业银行”的便利政策支撑,这里的农民一旦碰到灾年便过不去了,而去年的水灾、今年的旱灾、蝗灾、兵灾齐至,放在过去这简直就是“末世”的景象,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了。因此农民得知有人能以不太恶毒地价格买下它们的田地,帮他们另寻出路。打头地又是陈晓奇这样的善人,那也就跟着走吧总要活下去!

    西北西南数十县的地面,除了极少部分的当地富户还撑得住没趴下之外,至少半数的土地归了齐鲁商会控制,将来一旦事态平稳了,这里至少可以安置千万百姓,这却是陈氏的一步大棋。在他人不知是何目的地情况下已然布了下来。

    秋收不久,美华集团再此下达训令,凡是美华集团属下工作三年、服务三年、获得评定资格认证的山东父老和各地工人,统一颁发职工身份证。

    从1923年美华集团下手收拢人心以来,到目前为止上千万人口成为他们直接间接的属下人群。占了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此时几乎都便成了美华农业银行的基层工人了。

    表面上,仍然是大多数人拥有自己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守着十来亩或者数十亩田地耕种生活,只不过一切农业生产都在美华集团的指挥之下罢了。但是若仔细深究,便能看出其中的奥妙来,实际上。整个跟美华集团相关的农业生产活动,已经变成了巨大地公司化工业化生产模式。

    抛开上千万的人口基数和人口组成,单纯从产业的角度着眼。有心人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地现实,即是在遍布山东大半地方的美华控制区内,各村各镇的农业生产目标和方向首先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按照当地环境、水利、自然优势来种植农作物和农林牧渔养殖,农民不能随心所欲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搞生产,因为他们都是签了合同按了手印地。

    美华集团承诺这些自耕农们每年的收益不会低于多少。农产品收购价格不会低于多少,总而言之是保证一定的底线,让这些人就算是碰上各种灾害灾难也能撑得过去不至流离失所倾家荡产,这样的承诺已经经过无数次的验证了,在美华集团近乎严苛的监督监察制度保驾护航下,效果是有口皆碑。

    因此这些广大的农业人口实际上并非古代或者后世的中国普遍意义上的农民,被固定在一亩三分地上数辈子不能翻身行动,碰上灾患年代便要死要活都由不得自己,碰上丰年了。却又架不住黑心粮商恶意压低粮价。让他们丰年不丰,一代代地贫穷下去。

    他们都变成了合同工人。尽管是从事于农业地,那也是农业产业工人。凡是壮劳力能干活的,最聪明伶俐地那些被拉出去当成了基础工人培养,然后作为各工厂矿场的技术工人来脱离农业生产,成为工人队伍的主力,更佼佼者则选拔为后备干部培养,不断的在严密的培训系统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一步步照着人生的越来越宽的道路走下去;身强力壮脑子不大好使的那些被拉出去当了基础建设工人,也就是后世常见的“农民工”。这些半脱产的人成了城乡之间主要的流动人口,但仍在庞大的美华集团组织之下形成无数支工作队,遍布各处挥洒自己的汗水辛劳,将通大道修起,将高楼大厦垒砌,将齐鲁故地旧貌换新颜,他们居功至伟。

    在剩下能干活的女子,此时也被组织起来进行各种工艺民加工和轻劳动量的工业生产,她们不必关心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因为只要她们按照培训规程和验收标准做出来合格的产品,就能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钱。不用离乡背井,不用抛头露面,在照顾老人孩子至于还能赚取足可养活自己和家人的余财,这是天大的好事。这些女人便成了规模庞大的计件工。

    而孩子们也不再四处撒野无人管束,美华集团会和齐鲁商会在1926年开始的齐鲁教育扩大行动几乎将他们涵盖了进来,在这一方面喜好名声的张宗昌也插了一杠子,难得的从口袋中拨出来一点资金支持鼓励这样的行动,虽然是杯水车薪,但大的风气却是被鼓动起来了,毕竟任何年代趋炎附势者都从出不穷,他们自然也要跟着张大人做作样子装装门面。不管多少,总之孩童们是受了惠了。

    底下继续求票!苦求啊!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