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网友上传章节 第十卷 四海征伐 第十七章 完美帝国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完美帝国

    作者ps:今天这一章是最后一次阐述治国理念和国家框架的章节了,后面将不再做这方面的解释,而有了这一章也足够了,它完全的向大家呈现了我心中的一个完美的帝国,我相信这种体制恐怕比今天某些体制要稳定,至少它那虚伪的民主还是可以摸到的,比今天我们的空头民主要好的多。我不喜欢讨论今天现实社会的好坏,我想表达的是一种恨,恨铁不成钢的恨,爱恨交错的恨。

    华夏十七年元旦,大汉皇帝刘协正式定天京城为大汉帝国的京都,中央皇庭、中央治略府、中央统帅府、中央太学府依次进入炎黄广场,幽州改为京州。

    正式定大汉帝国国旗为白底黑龙太极图,在旗帜中央是一个太极图,而黑龙游弋在太极图周边。

    整个京都的荆州大道、凉州大道和其他六条主要大道都各自结灯营彩,刘协亲自主持了炎黄广场和百家广场的欢庆仪式。

    连续十余日的欢庆下来,刘协都累的快要虚脱了,但心中还是很开心。

    大汉帝国完成迁都之后,刘协坐镇天京城,开始深化帝国的转型,使帝国正式完全进入一个特殊的二元君主制,在权力和责任分配上的安排尤其变得非常重要。

    从华夏十年开始制定的大汉帝国全国十年发展规划也进入了尾声,强化漠北管理的工作也在积极准备。在由南骊公代管十年之后,中央治略府将正式全部接管漠北骊州地管理工作。

    治略府的华夏十六年赋税审定会议在华夏十七三月召开,刘协领御府督政院官员列席参加。

    大汉帝国华夏十六总赋税为一百八十二亿商税和一亿一千五百四十九万石粮税,比华夏十五年增长幅度超过三成,其中主要因素是泰州和安州的开发。预计随着泰州的进一步开发,华夏十七年的总赋税增长还将继续提升两成以上。

    随着南方粮食增产迅速,南北海运业发展迅速,大量南方粮食开始进入安泰港。以安泰港向北方各地运送。

    南方从吴郡到济南地水利运输漕河疏通工程----济杭运河已经完成,洛阳到南海郡之间的广洛运河也开始考虑进行,天京城到安庆城的京庆道工程开始进行。

    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平衡,必然需要一条漕运河道将黄河、长江和珠江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中部经济才能直接和大汉未来地经济中心发生联系,广洛运河就承担这样一个责任,她将把西京经济区、荆州经济区和广州联系到一起,如果有火车这当然更好,可是没有火车就只能依靠人工运河。

    广洛运河的规模是和西宁道程相比的工程。为了完成这个工程,帝国仅仅依靠每年的赋税是不可能的,虽然帝国拥有三百万的佣工,但还是需要大量的财富,刘协为了确保帝国经济建设不影响帝国的稳定,一直拖延广洛运河的建设。

    实际上在襄阳为京都的时代,襄洛运河就已经完成,襄阳和长沙之间有天然地水运渠道,问题就集中在长沙和南海郡之间。这是一条直接进入大海的运河,涉及到六十二河的改道和汇聚。

    工程的浩大是显然易见的,所需要的人工并不成问题,但要完全开挖还需要大量的财富,刘协把这一目标和西宁道工程联合在一起,要想不影响帝国的命运建设这两条河道必须要大量的战争赔款,目前能够支付这么大地赔款项目的只有安息和贵霜帝国,为了大汉帝国的未来,也只有牺牲他们的帝国命运了。

    这两年的安定下。大汉帝国的财政开始明显有较多盈余,为继续向中亚和漠北发展打下了根基,同时也为大汉帝国实行国子政策提供了保障,刘协准备在华夏十七年开始实行国子政策。

    正如以前所推敲的一样,大汉帝国在境内稳定和经济转好之后,各地的出生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预计三十年后。大汉帝国地人口便可以恢复东汉末年的水平。

    要想长久保持帝国的稳定,首先有四个条件。一是帝国的发展过程,人口能够被稳定控制住;二是帝国的发展过程中,朝廷官僚阶级不发生大规模的腐败,三是帝国经济地平衡发展,四是周边不存在强大地敌人威胁文明的发展和延续。

    漠北要塞城堡工程和道教地推广是为了确保漠北的安定,不使漠北民族拥有过于利害的攻击性;广洛运河、西宁道和未来的全国道路计划,这些都是为了确保经济的平衡发展;中央治略府独立设置,监督、审判权力剥夺和大规模的道教宗教教育是为了防止大规模的腐败发生。

    而国子策则是一个综合帝国政策,它基础作用是为了确保人口的扩张不引发帝国经济崩溃,同时承担民族道德教育和国民素质提高的作用,承担着大汉子民开拓选方的作用,承担帝国不断确保军事力量的作用,承担着道教信仰推广的作用,承担弱化其他民族仇恨汉族,同化所有民族实现融合的作用,这将是帝国延续千年的根本之策。

    华夏十七年四月,刘协正式下诏各州设立道台,负责基础医疗、基础教育、救济扶贫和宣讲道义。首先在荆州、扬州、蜀州、青州、豫州、梁州、徐州和骊州八个州实行国子政策。

    所谓国子政策,即在大汉皇庭下设宣道院进行全民教育,每家每户子女在十二岁之后必须进入大汉帝国各道殿寄宿学习,十八岁之后将有一次重要的选择。将决定子女是留在国内还是跟随国家政策成为国子,接受帝国国子监机构地管辖。

    这一次选择主要子女、父母和道教协调完成,成为国子的子女将由帝国负责抚养,根据才能和志愿以及综合成绩分配其走向各个专业或者军队,或者成为普通的农户。或者成为专业工匠。

    非国子的子女教育和抚养由帝国子民自己负责,道教将根据非国子成绩和特征,部分优秀者将进入帝国预备军和郡学,其余普通的男子将进入帝国驻防军服役。在驻防军中,他们还有一次机遇,将有一成左右送入预备

    富裕家庭可以在子女十八岁之后缴纳高昂地免役税和学费进入郡学继续学习。

    各商社在帝国内可以和各大学院合办技工学校,寒门子弟年满十八岁后可以根据身体素质条件免费入学成为学徒,但必须和商社签订为期十年的雇工条约,一旦进入技工学校,寒门子弟将免除兵役。

    对于国子而言,当帝国有需要的时候,所有国子将统一根据帝国名额规划分向帝国人口欠缺地区,开垦帝国新占领的领地。

    这个国子策地全方位实施。将为帝国的民族道德和素质教育提供非常好的实施平台,使大汉帝国子民以“能骑马、能射箭、能游泳、能识字、能算数、能劳作”这“六能”为大汉帝国国民基本素质,以“立而知众,强而求荣,守而善思,以道为万物之本,以道守万物。”为大汉帝国国民高素质要求;以“忠国爱家、敬业爱岗、尊老爱幼、守时守法”为基本道德标准,以“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新八德为高道德标准。

    一个帝国能够永久强大,并不需要圣人。一个孔圣人救不了国家,需要的是几千万“能骑马、能射箭、能游泳、能识字、能算数、能劳作”和“忠国爱家、敬业爱岗、尊老爱幼、守时守法”的国民,只有他们能够使帝国永久强大。

    刘协忍不住会想起很久以前和恩师王树安去德国参加一次民族素质和文明标准研讨会的时候,当王树安老教授提出自己关于文明是否优秀的四个判断标准时,却得到一位德国学者的嘲笑,他说:一个民族和文明是否优秀,很容易判断,只要看这个民族是崇拜英雄和圣人,还是尊敬现实客观存在的良好公民就可以看出来。一个崇拜英雄和圣人的民族注定是空洞地,只有尊敬现实客观存在的良好公民的民族才会有强大的约束力,才能使民族和文明强大。

    毫无疑问,他说的是非常正确,一个民族是否强大,首先的判断标准就是他们的基本素质和道德标准。只有用有无数优秀公民的民族才可以守护一个强大文明和帝国。华人总喜欢把文明溃败的罪归纳在某个人身上,却从没有想过。民族地根基就是那样,慈禧太后也只能是那种模样,她只是民族中最普通的人,清帝国的崩溃真的就要怪罪她一个人吗?

    何必怪罪宋朝的皇帝没有抵挡住蒙古的铁骑,何必怪罪李自成没有抵挡住满洲铁骑,何必怪罪慈禧太后没有抵挡住西方列强,何必怪罪蒋介石没有抵挡住日寇,一切的问题的根基究竟错在哪里,只能说,民族的错,历史地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未来同样如此。

    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强大,他不是一个政府的职责,他是我们这个民族中每个人的职责,而我们每个人需要做的其实也并不多,只要能够做到“忠国爱家、敬业爱岗、尊老爱幼、守时守法”,国家如何能够不富强?

    刘协深深清楚这一点,在帝国依靠自己和荀等社会精英的智慧走向统一和富强的基础后,更加富强就需要帝国所有子民来共同实现,他所能做地已经不多,他所能做地就是进一步确保帝国改革的成果,甚至为帝国树立一个强大而遥远地敌人,让帝国的拥有者、管理者和所有子民都时时警备,时时保留一种警觉意识。

    如果还可以做什么,刘协希望能够帮助大汉帝国打赢三百年内注定要打的那一仗,或许那一仗就会在斯里兰卡打响。因为那是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谁能掌握整个东西方贸易主动线地关键地域,在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分界点上,谁拥有今天的星石岛,就将决定两个帝国谁能主导整个贸易的利润分配方向。

    而在这之后呢,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拼耗的就是各自地民族精神内涵和国民素质。还有国家的组织机构。

    如果可以,刘协希望能够帮助大汉帝国打赢未来所有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争,但他又能做到多少。

    “穷我毕生之力,使国民更强。使大汉帝国更强!“

    “你想做的就是你应该做地!”----王树安教授的话还时时在刘协耳边响起,刘协和自己说,是的,也许我还希望自己的人生享受更多的美女,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后代拥有更奢华的人生,希望自己能够在享尽荣华富贵、声色美酒的时候还成为一位圣人,为人称颂,但我真正想做的就是使大汉民族的每个人更强,使大汉帝国更强,这就是我想做地和应该做的。

    要想过帝国更富强。国民和民族更强大更坚韧,就必须要加大改革力度,同时还要确保自己子孙不做恶行倒失之举,在这一点上,刘协信任帝国的子民更多过自己的子孙,出于对历史的了解,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子孙。

    今天,将各种权利集中在自己手上,或许可以加快帝国的建设。但明天呢,各种权利集中在自己子孙手上,只会让自己辛苦建立的帝国毁于一旦。

    所以,很多事情必须着手两手准备,一是使国民在自己任内变得更强大,二是使立法权必须转到国民手中,只要景山基社在,就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出现其他人掌握帝国权利然后灭绝帝国皇室的行为,因为景山基社地服务对象是帝国皇室。尤其是帝国皇帝。

    另一方面,必须调动帝国的中层阶级保卫帝国的制度,不能指望那些官僚集团,而是指望帝国内的各个利益集团,这个方面也必须从两手准备,一方面是加强学者、律师、医师、工匠等中层阶级的建立。另一方面是发挥道教的力量。使普通子民也能追随帝国。

    在这一思路上,刘协在立法权仍然保留在自己手中时。加快建立了《国民法》和《医师法》、《律师管理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改工匠名称为技师,从最初的工匠五级划分,改为学徒、技工、助理技师、技师、大技师五个等级,技师的主要培养道路依靠商社和理工学院共同培养地技师学校,一部分依靠各学院本身培养理论程度较好的学子,学子如果能够同时评上技师和学者,将在学者津贴的基础上,格外增加三成技师津贴。

    医师也具体分化为助理医师、医师、大医师三个等级,获得大医师资格可以自己开办诊所,商社同样可以在聘请大医师之后开设诊所。

    准备成立中央法院和大汉帝国国民院,将司法权限从治略府中剥离出来,由中央法院和各州郡法院承担司法权限,将立法权限从中央皇庭中剥离出来,由大汉帝国国民院承担立法权。

    规定各地驻防军拥有三级听调义务,首先是大汉皇庭为第一级,各地法院和国民院为第二级,各地治略府为第三级,确保在地方治略府出现违法行为后,各地法院和国民院能够调动驻防军进行压制,如果压制行为过分,代表中央皇庭的各地道庭能够出面进行干预。

    这里值得推敲的就是律和法的权限界分,必须在放权给大汉帝国国民院地同时,和国民院制定一个基本地《汉律》,首先确定帝国的性质,使各方面都保持稳定,这个律就是最根本地,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至于细节的法就交给大汉帝国国民院去制定,继续限制皇帝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帝国的性质不会改变,避免出现一个不孝子孙将帝国的性质又改回到秦始皇那样的封建君主制,这不是设想,而是一定会出现的,如果不事先进行制止,迟早会发生。

    同时,让各地道殿承担全民教育工作。而不是再由治略府承担基础教育工作,太学府承担高等教育,各郡必须建立郡学,所有各县县学改为道向大汉帝国国民院提交二十亿钱的运作资金,向中央法院提交四十二亿钱地运作资金。其余用于帝国内部建设和帝国运行以及各地医疗卫生建审汉疆域各地人口都会实现平衡,使人口不再过多集中在某些地区,对于人口压力较大的州则增加国子名额,对人口压力较小的州则压缩国子名额。

    基础道德和知识的教育由道府负责。高等的知识分子培养工作由太学府这些学术尖端人才负责,确保帝国地人才不再以当官为主要的谋生渠道,也不再受中央治略府控制,实现大汉帝国道德和民族素质教育的统一标准,实现大汉帝国高端知识分子的理性化,实现理、工、农、商整个科学体系得系统化、自由化发展,刘协自己代表地中央皇庭也放手对中央太学府的管理。

    道教独立负责的全民基础教育中,开设《三尊道经》、《楚律简释》为必修课程,道德、汉文、地理、数学、物理、生理、音艺、农林、武术九课为基础课程,《新道德经》、《汉文三千篇》、《华夏疆域》、《几何原本》、《百物根基》、《生理千家谈》、《六音全书》、《大汉农学》为法定教材。定骑、射、泳、武为武术四项。

    要想开展国子政策,必须首先加税,但并不能选择加农税,而是选择增加商税,也不能直接增加,否则在全国都会引发大规模的逆反潮流,刘协选择在《国商策》上做文章,下诏为了鼓励民商经济,帝国进一步推行国商向民商转变过程。民商稳定商税为十五抽二,私商仍然维持在十五抽三,民商中国家股金比例一律维持在三成以下,皇室持股等同民商持股。

    大汉帝国目前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少年大约是三百万,按两百人一间道殿来计算,总计需要十五万间道殿,在过去几年各地兴建的道殿约有七万多间,余下还有八万间。

    对于道教中教授知识的学子。统称为教师,即教廷的授课师,和各大学府的授课师即学者分别开来。

    国子策不可能是一年完成,这需要至少三十年甚至百年才能初步形成规模,但在首先开展的八个州还是迅速展开。

    国子策的一个基础是道教地经费问题,第一年总计需要投入六十亿。以后三十年内增加一成。除了大汉帝国皇室固定支持二十亿之外,道教信徒每年募捐的费用也可以有三十多亿。这还是有一定的空缺。

    所以,国子策虽然由大汉皇庭负责,但在十年内的整体经费仍然由治略府提供七成,其余三成依靠道教的募捐完成,在十年之后,治略府除了向中央皇庭每年提交总赋税四成之外,不再承担任何其他费用。

    中央太学府的经费主要由商社研究委托、商社捐助、民间捐助和中央治略府定额拨付三个部分组成。

    中央治略府和中央皇庭一次性拨付三百亿资金,并在未来十年内,每年再拨调二十亿。为中央太学府成立中央太学府基社,为国内十六家国学府、一百二十二家郡学府成立基社,允许商社和太学府、各大学府组成联合基社,使中央太学府在资金上实现独立化,而中央治略府每年总赋税的两成拨付给太学府的原则在《汉律》上规定下来。

    在经费上实现自由化的帝国高等教育机构,它们将自己寻找机遇和商社实现共赢标准,这样地设置也有利于帝国科技最快的通过商社运作实现帝国经济的提升。由于帝国商社之间都有大范围的竞争和对外侵略特性,中央太学府理工类的发展方向也更加实际和现实。

    但为了确保帝国学者的优越性和专业性,对于帝国学者和技师、医师的年俸改成年俸、津贴两个方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