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六年七月二十七日丑时末,周城在暗夜里惊起,刘桃枝站在床前,他咽了一口唾沫,人镇定下来。
问:“事发了?”
刘桃枝点了点头。
周城略一沉吟,报了几个名字,没有更多的话,刘桃枝领命去了。
寅时一刻,十八骑集齐,皆一人双马,暗夜里,沉默如剪影。周城的目光扫过这些人,这些……对他不离不弃的人。唯有他自己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为人上位者可以没有谋略,但是不可以没有决断;可以决断错误,但是绝不能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哪怕事出有因--这是后来他听嘉敏读三国志曹孟德远征汉中,进退失据时候说的话,源出于此。
而这时候他只说了一个字:“走!”
三十八匹马踏在柔软而茂盛的草地上,夜露没过马蹄,悄无声息的奔腾,夜色和草原都在身后褪去。
史书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过周城的这次逃亡,但是嘉敏记得。那是四月,春汛,暴雨。他后来与她说,雨下得无边无际,草原大得无边无际,他几乎疑心他永远都跑不出去了--像梦魇一样。
“……马蹄不断地陷进泥里去,雨打在脸上,像鞭子在抽……他们追上来了。”他说,“我听着马蹄声,就这么听着,等到足够的近,方才起身回射,因为箭不能走空,箭壶里的箭,就快用完了。”
“如果用完了……那怎么办?”嘉敏记得自己当时这样问,未免带了三分天真,然而她总想知道,生死之际,会不会有人做别的选择。
“用完了呀,”周城微微一笑,“那公主就见不到下官了。”
嘉敏:……
嘉敏梦见这些的时候,已经是十年之后了,南平王府,画屏阁,锦帐重帘,太后宠爱王妃,王妃不敢怠慢继女,一入夏屋里就放冰镇着,不知道为什么还一头一脸的汗,像在闷热的雨天逃亡。
“甘草、甘草!”嘉敏叫了起来,“掌灯!”
“姑娘……”甘草揉着眼睛道,“墨好了。”她是不明白,这大半夜的,不知道姑娘怎么又睡不安稳了,寻常人家姑娘睡不安稳,兴许叫碗安神汤,她家姑娘偏不--这半夜三更的,又写写画画。
那却是一张帖子,措辞异常附庸风雅,无非是“闻君擅樱桃仙酿,虽炎夏不能消解仰慕,欲登门求饮……”
落款处却落的谢云然。
“姑娘?”甘草不明所以,“要送去明曜堂吗?”明曜堂是昭诩婚后所居。
嘉敏却舒了口气,摇头道:“不必了,明儿我自个儿送过去。”
天亮还早,在距离她千里万里的地方,有人奔逃在暗夜里,这晚没有雨,没有泥泞,没有追兵,就只有星光朗朗,照着他的路。
然而逃亡的路总是漫长的。不知不觉,长夜将尽,周城抬头看了看天光,招呼众人下马暂歇,喝口水,用点干粮。忽然刘桃枝耳尖一动,周城偏头看了他一眼,刘桃枝道:“东南方向有事。”
“我去看看。”周城说。
重又翻身上马,刘桃枝跟了上去。
马行东南不过半刻钟,就听得哭喊声,尖叫声,喝马声,冲天的火光里,影影绰绰看得见妇孺的影子。
周城犹豫了一下。乱世之所以是乱世,无非是官府失去了威慑力,法条法规全作了废纸,再不能约束杀烧掳掠--在洛阳且不能,何况天高地远的朔州。然而如今他是匪不是官。轮不到他来管。
却勒马缓行。
陷在火里的是一处客栈,跑马围住客栈的是二三十条汉子,人不算多,马都是好马,骑射也见功夫。不是乌合之众。歇脚客栈的不过是寻常旅人、商贾,便有些随从、伙计,又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之所以放火,无非为猫戏老鼠的快意。
周城不作声,刘桃枝也不问,两个人都沉默着,火烧得噼里啪啦,吹过来的风都是热的。
忽然一骑从火里冲出来。
是个少年的模样--想是谁家爱俏的小少年,这白马银盔,红缨长枪,端的叫人眼前一亮。人立刻就围了过去,有七八个,少年奋力挑起长枪,火光点点,在枪尖连成一片,夜色里颇为壮丽。
风里传来汉子们肆无忌惮的嘲笑声。
周城眉睫一动,他们看不到,他却是看得到的,在那个少年张扬的背后,有另外一个少年黑衣黑马,借着夜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