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记沿途调度兵马的同时,大同和宣府两镇也是紧张起来。
大同还好,宣府总兵杨国柱就是异常的紧张。
他与和记的关系要普通一些,不象大同那边纠葛很深,更不必提山西和榆林甘肃等镇已经被和记渗透的厉害。
张家口这边大商家和大士绅很多,宣府镇在一开始并未将张瀚和他的和记太放在心上,在很多事上宣府这边与和记还有过摩擦。
后来在和记的银弹攻势下宣府将领们纷纷沦陷,等杨国柱调任过来的时候和记已经到了势大难制的地步。
但杨国柱从未想到,会在自己的任中出现这样的事情。
连续多日都有边关军堡上报草原出现大股兵马行军的报告,没有任何人明言是和记的商团军,但众人也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必定是商团军在草原行军,这一片边关军镇,对面已经没有蒙古人的力量了。
在连续上报之后,杨国柱陷入了两难之中。
按理来说理应报告宣府巡抚,巡抚再上报宣大总督,然后由宣大总督下令宣府戒严,并且飞章上奏朝廷,由朝廷决定是否整个九边戒严。
在此前多次北虏寇边的记录中,流程便是如此。
但边将上报,多半是写的不明不白,只说有大股骑兵路过,并没有明言是否有敌意,也无有犯边的举措。
这样大举动作,不仅容易叫民间慌乱,也会使朝廷陷在相当的尴尬之中。
马蹄之下有大股长出来的青草,战马打着喷鼻,低头去嚼吃那些新嫩可口的青草,一个冬天下来,这些大牲口已经吃腻了干草束,有新鲜碧绿的青草可吃就按捺不住了。
就算骑手们不停的把缰绳往上提,这些大牲口还是不停的低下脖子啃食着地上的绿草,过一阵子,所有的骑士都觉得没有必要遏制战马的欲望,也就松开缰绳,由得这些战马在各处走动,随意啃食。
这是长城之外,过百骑士身后是绵延不断的长城。
长城防线在甘肃和榆林段有一段地方是空虚的,黄河天险和修筑的军堡敌台代替了塞垣的作用。
到了宣府和蓟镇之间,长城就没有半里路的空隙,沿着平原,丘陵,险峻的燕山山脉,一路蜿蜒向东,直抵辽西的咽喉山海关,在高山和大海之间建筑了关门和长城,这是相当壮观的工程,如果再算上辽东边墙的话,整个防御体系工程就超出常人想象的浩大了。
出了长城的骑士们心中自然是不免有些紧张,还好身后是绵延不断的长城,还有一个三里多长的军堡在边墙内不远,一旦有警,可以进入口内,也能躲进军堡中暂避,这使得骑兵们的心中安然了一些。
但受威胁的感觉还是很大,大到了叫他们汗毛倒竖的地步。
“又来了。”一个守备摸着自家脸上的络腮胡须,一脸苦笑的说道:“和记真的是商团团练?为什么我感觉比九边任何一镇都要强的多。”
“怕真的是要集九边之力才能与之抗衡了。”守备边上有个军官大表赞同,说道:“这些日子最少过去三万战兵和赶大车的辎兵,辎兵也有绵甲和火铳,论具甲装备快和我们的内丁差不多了。”
守备压低嗓门,低声道:“听说和记这样的兵马有十几万,最近从宣府外过境的超过十万了。”
“会不会是谣传?”
“不是,”守备道:“我派人躲在外头每天看着,真的最少过十万人,全部是战兵和那种精锐的辎兵。”
“什么辎兵,要我说辎兵就是我们的正兵营精锐,战兵就是我们的内丁。”
“你这么说不是说张瀚有十万内丁?”
几个军官都被这样的结论给吓着了,半天没有言语。
守备眼光飘向前方,那边有一片丘陵地貌,宣府总镇大帅杨国柱骑着自己心爱的大青马站在高处,正在眺望着远方。
一群总兵的心腹军官和内丁们簇拥在大帅身边左右,也是在乱纷纷的低声议论着。
近来宣府几乎没有别的大事,所有的军官都在看自家驻守的防线之前的动静,每天见面,就是问:“你那边过兵了没有?”
宣府镇,大同镇,乃至蓟镇,近来几乎都是沸腾了。
诡异的就是没有任何一个武将上报,最多是边境的守备们为了推卸责任,报称草原上有大股不明兵马经过,并没有寇边的迹象,也就没有报警。
对这样的报告,各镇的总兵当然是心知肚明,不过并没有人出来多事,要求详细检查之后再回报。
各分守道和分巡道,各镇的巡按,巡抚,在此事上也是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