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杨嗣昌的动作很隐蔽,只通知了各地保皇会的会长,然而大明各省保皇会这么多,那么多会长。
情报部已经收买了不下十数个保皇会会长,虽然说大明旧势力阶级普遍抵触赵岩,然而并非所有旧势力都愿意去与赵岩对抗。
许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如今的大明已是到了改朝换代时候。
赵岩的山东政斧早已尾大不掉,而且还在不断的蚕食大明,并且在积极的扩张,不断的壮大自身。
明庭基本上已无获胜的可能。
一乱一治,这是中国人普遍的观念,改朝换代在所有人看来只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人反而庆幸是山东政斧问鼎天下。
山东政斧行政清廉,赵岩爱民如子。凡做事皆有些底线。例如郑芝龙,虽然被赵岩打垮,不过现在郑芝龙好歹还在福建过着富家翁的生活。
最让那些转而支持赵岩的上层阶级侧目的还是赵岩的治国手段,原本纷纷乱乱的天下,还未十年就已被其平定。
建虏,蒙古都倒下了,曰本也倒下了。流贼更是被打得不敢再冒头,纷纷向官军就抚。
很多明庭的上层阶级早已与山东有所接触,甚至许多举家搬迁到山东发展。
山东政斧虽说取缔了传统既得利益者,但却培养出了一大批新的既得利益者,新的利益既得阶级以军事集团和工商阶级为主。
同时山东培养出的文人也是新的利益既得者。
虽说赵岩此时已是旧势力阶级的眼中钉肉中刺,但情况并未那么糟糕,很大一部分还是认可赵岩的做法的。
而且赵岩下达的调控政策历来不是无理取闹,每个政策都是有所依据的施行。
在即将鼎革之际,一些旧势力阶级选择了向赵岩靠拢,至于自身利益是否被动摇,这已经不是考虑之中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岩在赵家堡对崇祯的动作洞若观火。
“皇帝忍不住了。”赵全断定道,“不久之后必然有所动作,公子不可不防。”
“他手中的三十万京营虽然看似兵力强盛,不过早已不是我们的对手。防备自是需要的,让各省武警部队查封保皇会。”赵岩自然不会让崇祯的意图得逞,虽然说就算所有保皇会拉起几万兵马都不怕,但战乱必然带来创伤,有损国力啊!
同时赵岩给崇祯发去了一封电报,询问:“陛下此番意若如何?攻我山东呼?可知已违约法。”
电报传入紫禁城,崇祯看了之后面色苍白,赵岩的意思很明显,你违反约法,我随时可以攻打你。
杨嗣昌匆匆忙忙的被召入乾清宫,一看此电,惊呼道:“走漏风声矣!”
“如何是好?”崇祯黑着脸问道。
“此番只能矢口否认。”杨嗣昌苦着脸说道,他怎么也想不到,刚传出命令,就被赵岩给知道了。
“否认有何用?”崇祯怒道:“他若以此为籍口攻打京师,到时成王败寇,朕还有翻身之余地吗?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杨嗣昌听了冷汗直流。
就在此时,小太监匆忙跑了进来,报告道:“启禀皇上,建威上将军致电。”
崇祯连忙伸手将小太监呈上的电报接过,摊开后看了起来。
只见其上写着:
“臣拥兵八十万,陛下可有胜算?若内战起,定然百姓流离,血流成河,为国之不幸。然陛下三十万京营已成,你我君臣间他曰必有一战。今定局如此,你我不若一战定江山,臣以两万之兵,战陛下三十万雄兵,臣若败,则退隐,陛下若败,则退位。如此即不至百姓流离,亦不伤我君臣和气。”
崇祯看完后目瞪口呆,杨嗣昌小心翼翼的问了句,崇祯将电报递给他,杨嗣昌看完惊呼一声:“两万对三十万?他当京营是纸糊的吗?真是自大,太自大了。”
“我京营三十万对其两万,可有胜算?或亦是其另有所图?”崇祯狐疑的问道,赵岩此子竟敢出此狂言,说不定还真有什么杀手锏。
“皇上,京营战里虽不及山东军,但孙传庭擅长练兵,京营上下未曾克扣军饷,决无贪生怕死之辈,三十万对两万,则应看如何打,若是山东军据险而守,则会久攻不下,若双方堂堂而战,则山东军必败。”
“陛下不如先问其明细,再做定夺。”杨嗣昌说道。
“好,随朕到内阁去回电赵岩,问问如何决战,再派人召孙传庭觐见。”崇祯下令道。
很快,崇祯就带着杨嗣昌和一群太监到了内阁,孙传庭接到传召也匆匆赶来。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