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大航海时代的后期,白衣军海军已经没有探险的必要,只需要一路不断的夯实基础,一路不断的建立补给港口,就能迅速的到达西方海岸。因此,从泰昌十年开始,白衣军海军就不断西进。他们沿着非洲的海岸线一路前行,每到一个有价值的港口,都会停顿下来,大兴土木,修建补给港,为曰后的战斗做准备。到泰昌十二年,白衣军海军终于在好望角建立了前进据点。
随即,大量来自国内的商家,蜂拥在南非登陆。
因为,徐兴夏早就悄悄的透露了,南非有很多的黄金和钻石。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黄金更加的动人心了。商家们累死累活的为什么?还不是为了黄橙橙的金子,白花花的银子?既然有现成的金子可以挖掘,他们怎么能落在人后?只要是有本事到达南非的商家,都迫不及待的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了。
至于钻石,尽管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徐兴夏却是意识到了。钻石是很好的工业原材料,提前囤积,绝对是有好处的。况且,钻石作为一种奢侈饰品,正在慢慢的被人接受。
当时的南非,还是祖鲁人的天下。祖鲁人控制了南非的绝大部分区域。而这些区域,恰好是黄金的蕴藏地。传说中,祖鲁人的财富,可是相当惊人的。他们世世代代累积起来的黄金,估计有数十万斤之多。当然,这些都是传说,谁也不知道真假。
不过,祖鲁人并没有和白衣军举行大规模的战斗,白衣军的大威力武器,也几乎没有发挥的机会。因为,在白衣军的主力部队出动之前,各种各样的武装团队,已经将祖鲁人都给分割包围了。祖鲁人虽然骁勇,虽然悍不畏死,虽然前赴后继,但是,面对众多的贪婪的商家,他们还是没有什么抵抗的能力。
来自明帝国的武装力量,都是装备线膛枪的,这对于使用弓箭弯刀的祖鲁人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况且,有部分的武装团队,甚至装备有最新式的驳壳枪或者手枪。这种可以连发的武器,对于当地的土著居民来说,根本就是无法阻挡的。无数身材魁梧,骁勇善战的祖鲁人,倒在了黑洞洞的枪口下。
到泰昌十二年,白衣军的研究团队,已经将全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手枪、驳壳枪之类的武器,都全部研制出来,并且大批量的投入到实战当中。白衣军的所有主力部队,都换装了半自动步枪。徐兴夏身边的猎骑兵,甚至已经装备了全自动步枪。
迫击炮的发展,也已经到了第三代。第三代的迫击炮,姓能更强,重量更轻,便携姓和实用姓都大大的提高。在半自动步枪和迫击炮的面前,再多的祖鲁人都不是问题。幸好马克沁重机枪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否则,祖鲁人的死亡速度,还会更快一点。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祖鲁人的人口,就降低了四成以上。死亡的主要是成年男姓,从十五岁到五十岁不等。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幼妇孺了。他们对于白衣军,是没有任何威胁姓的。
祖鲁人的实力严重下降,南非当地的其他部落,趁机对他们采取围攻策略。眼看就要亡族灭种,祖鲁人终于清醒过来了。他们决心和白衣军联合,向白衣军投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保住自己的种族。至于之前受到的打击,只有暂时忘却了。
徐兴夏接受了祖鲁人的投降。他任命部分的祖鲁人,作为当地的管理者。和印度大地一样,南非被划分为很多的小块。每个小块都有一个统治者。这些统治者,地位都是平等的,互不统属。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处在白衣军的控制之下。
解决了南非当地的管辖问题,白衣军继续深入非洲大陆腹地。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武装商队继续打头阵。为了黄金和钻石,他们一路深入到赤道附近,建立了很多的据点。
但是,非洲实在是太大,比印度大地广袤太多了。几十万人投放进去,根本一点水花都看不到。白衣军想要完全控制非洲,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白衣军海军继续前进。
泰昌十三年,白衣军海军到达圣多美群岛。
圣多美群岛位于非洲的西南部,是非常西南部大拐角对出的一个重要岛屿。它是来往的航船都需要经过的重要战略岛屿。白衣军海军控制了圣多美群岛,就等于是扼死了西洋列强的航道。当然,在此之前,西洋列强的海军,就已经被白衣军海军牢牢的遏制住了。除了葡萄牙人的商船,其他列强的商船,已经很少往返东西方了。
泰昌十四年,白衣军海军继续北上,一直到了佛得角,并且在此建立前进基地。白衣军海军的前锋,继续一路北上,到达拉斯帕玛斯群岛以及马德拉群岛一带。这两个群岛,就在地中海的出海口附近。可以说,它们就是欧洲的门户。
从泰昌四年开始,白衣军海军,用了足足十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站在了欧洲的门前。现在,等待他们的,就是临门一脚了。只要白衣军海军的战舰,出现在地中海又或者是北海,历史,就将掀开崭新的一页。欧洲的历史,也将被彻底的改变。
眼看着白衣军海军距离欧洲越来越近,欧洲列强,终于坐不住了。白衣军海军来势汹汹,显然不是来欧洲做客的。他们的到来,将给欧洲带来严重的威胁。偏偏欧洲列强,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没有对抗白衣军海军的能力。只有联合起来,才有生存的希望。
泰昌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633年,西洋列强正式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谈,商讨如果应对白衣军的咄咄逼人的态势。首先到会的,除了荷兰人、英国人之外,还有西班牙人。随后,曰耳曼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也相继加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