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气是什么,他不知道。正儒之道?他更是觉得可笑。他,一个法学生。却有人对他说,你走的是正儒之道。即使这人是神仙,他也会打上大大的问号。
而现在在知道他们是为了镇宅而来,宁采臣便更不能答应了。因为即使他答应了,可这正气却不是无限的,就是全给了,也写不出多少幅,也就更不用说用此做生意了。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
虽然没有做成生意,但是商家们也没有把礼物带回去的道理,也许现在他们只要提着二匹布,便能进入宁家门,但是若是到了以后,宁采臣做了官,再想登门便难多了。这道理,他们懂。
他们留下了礼物,宁采臣也不会让他们白留。他们取走的字上或多或少的都带上了正气。从小读力自主的他,很清楚等价交换的意义。
至于他的字发挥的威能,那是今后的事了,与现在无关。
现在发生的是:村民纯朴,见宁采臣的字竟然能换来这么多的东西,他们也便渐渐退缩了。四里八乡的人潮也便止住了。纯朴的村民是不会赚取这类便宜的。
止住了人潮,宁采臣也就从这写字的劳累解脱出来。
不过他也同样多写了一幅,用朱砂写的,白纸红字,分外醒目。倒有几分现代的味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
除夕到来,处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气氛,杀鸡宰猪的大人们,奔跑嬉戏的孩童们。
可要比起这燃放炮竹,宁采臣却是一支独秀。点放,放在火中烧,炸起片片火花,引起众童子们阵阵惊呼。
宁采臣做得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他竟然把炮竹丢在水中,炸起朵朵水花。
这水能灭火,是人都知道。可这炮竹明明是火,却能丢在水中炸水。这显然超出他们的常识。
对于密封好,火药在水中依然会炸的原理,他们是不知道的。只把这推在宁采臣的不凡上。即使宁采臣让他们亲手点燃,亲手丢在水里,也依然无法改变这点。
本来宁采臣还想表现一番,用手拿着炮仗炸响。不过在看到这炮仗的表皮不是纸,而是竹子后,明智地打消了这危险的念头。
炮皮是纸,即使被炸到,也不过炸得手发麻,最多青紫罢了。
可这炮皮换成了竹子,那就不同了。四处乱飞的竹片竹刺,绝对是伤人的利器。他身边这么多孩童,万一炸到眼睛可就不妙了。
即使炸不到,他们有样学样之下,也会伤到自己。
同样的道理,用炮竹炸茅房,这类调皮顽童必定会做的事,他也没有演示。
虽然他还有好多可玩的都没有演示,但是他给山村孩童带来的,是他们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
这时代人们买炮竹,只是为了迎新春,是有玩的,但是不多,极少。他们即使玩,也不会像宁采臣这个后世之人,有这么多的花样。
玩得累了,各回各家,宁采臣仍然对没有炸成茅房,念念不忘。
太过欢乐,以致于他都没有注意到他丢到水下的炮竹吓得鱼群乱窜。这是宋朝,炮竹这么大的水波震动,宋朝的鱼哪里经历过,自然是吓得四处逃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