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朱厚照不是一个好皇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为一个儿子,朱厚照同学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拥有一个最好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

    但作为一个皇帝,朱厚照又是非常不幸的,因为他父亲给他留下了一个很强大的对手:文官集团。

    熟悉明史的人,都能从浩瀚的史料中查到大明文官们的风姿,而弘治皇帝留下的文官集团更加难缠。

    身为一个贤明的皇帝,弘治帝有着自己的择臣标准,他选中的大臣,姑且不论行政能力如何,单单从品德来说,大多数都是完美无缺的。

    比如“浑身没有一丝破绽”的李东阳,又比如“天下穷阁老”的王鏊。

    而且细查阁老和六部尚书们的履历,竟然个个都是独挡一面之才,虽然不是三杨、张居正那种奇才,但这些人组合起来,也能稳居大明前三的位置。

    对于弘治帝来说,这些人是得力帮手。但对于贪玩爱闹的正德帝来说,这些人无疑就是革命路上的绊脚石了。

    自从那日早朝之后,在大佬们的暗中支持下,文官集团开始对宅男朱寿的旨意进行不屈的抗争。

    首先上言的是六科给事中,专司谏言监察之职的他们不断地递上奏折,引经据典,总之就是一句话:皇上,你杀我们好了,反正我们不会通过你的乱命。

    什么是乱命?皇帝封三个官职,就是乱命?

    那大明朝还有什么不是乱命?

    给事中们的这些话有点诛心,明显是指着和尚骂秃子的意思。

    但这就是大明文官的风采,他们不怕死,而且是真的不怕死,对于这些人来说,名誉比性命更重要。

    于是我们经常看见戴铣、蒋钦、杨继盛之类的铁骨汉子,争先恐后的抢着送死,然后欣慰地说道:“我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因此大骂奸臣、扫皇帝面子这种事情,大明历代,屡见不鲜。

    宅男朱寿靠蛮横压下来的朝会决议,文官们就一个态度:老子坚决不合作,而且还是非暴力不合作。

    紧接着上奏的是十三道的监察御史们,话说夷州三巨头之一的刘宇,那可是都察院的老大,但百多位御史坚决不给自己老板的面子,折子如雪花般飞向刘瑾刘公公的案头。

    为什么是刘瑾?

    很简单,宅男皇帝完全没有处理文山会海的觉悟,他正忙着跟新鲜出炉的王昭妃卿卿我我呢。

    嗯,**戏暂时按下不表。

    先说刘公公的反应:这是要翻天啊!

    然后刘老大出离的愤怒了:这才安静几天啊,是不是我老刘的手段不够铁血,还止不了小儿夜哭?

    大家读完前文,应该对正德元年冬十月的那场政坛巨变记忆犹新。是的,就是那个五十三人反动集团,以刘健、谢迁、韩文为首的弘治老臣,被正德帝和刘瑾联手打翻在地。

    在那场持续了大半年的大明政坛风波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号称“铁手无情、冷血一刀”的刘老大,而是顽劣皇帝朱厚照。

    被搞掉的五十三人,他们有同年、同乡、同事、门生、故旧,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别说刘老大了,就是八虎捆在一起,也不是对手。

    他们唯一的天敌,就是那个坐在龙椅上,满脑子都是“人妻、蹴鞠(足球)、角觝(摔跤)”之类玩意的皇帝朱厚照。

    因此在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皇帝一言断决:说你们是反动集团,你们就是,不是也是!…。

    而对于那些敢胡乱说话的科道言官,皇帝也是一言堂:谁再妄行奏扰,必予严办!

    皇帝是不能有错误的,所以错的就只能是臣子。

    言官们也不甘心啊,既然皇帝不讲道理,那我们就去死去死:“闰月庚戌,杖给事中艾洪、吕翀、刘蒨及南京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人于阙下。二月戊戌,杖御史王良臣于午门,御史王时中荷校于都察院。”

    一时之间,死伤无数。

    一边流血,一边派八虎抢占紧要位置,朱厚照这两手颇有帝王风范,直接打倒了联合起来的文官集团。

    但自从朱重八和朱棣这对强悍的父子离世之后,大明的皇帝再也没有干出诛大臣十族的事来。

    朱厚照总体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温和的帝王,跟他那两个杀人盈野、霸气侧漏的祖宗不同,他有着非常宽广的胸怀。

    这个描述很违和,其实在看《明武宗实录》的时候,这种违和感,无时无刻不飘浮在眼前。

    朱厚照很喜欢闹腾,玩女人、烧宫殿、出长城打蒙古人、自己封自己为国公,反正皇帝不该干的事,他都干了个遍。

    按理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昏君啊,妥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