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经过陆良细心的走访巡察之后,发现这北京城内城共有二十五坊,其中共置九十七牌、六百七十铺。
城中共有四个商业比较发达的街市,基本上都是围绕在皇城四周兴起。
分别是:城北在地安门外钟鼓楼一带;城东、城西的市肆分别在东安门外的东四牌楼、西安门外的西四牌楼一带;城南的市肆则在正阳门外,相对形成了四个人流量巨大的商业中心。
综合考虑之后,陆良便将这余氏百货和余氏票号选在了南城的澄清坊附近,靠近崇文门的崇文门里街上。
余四姐问他为何要选在这里,陆良回道:“外地商家进京,都需要到崇文门缴税,此外涿州的贡米、米酒都是从水陆运到崇文门,课税后再送往京城各地,这里乃是舟车客商往来的枢纽之地。”
此外,崇文门内外,各类集市繁多,光是晓市、瓷器市、花市、榄杆事、蒜市、糖市等等,数不胜数。
沿着东长安街和东江米巷一路往西,便是正阳门商业区,也就是百姓口中的前门街区。
这里也聚集着大量的集市,酒榭歌楼,金绮珠玉,最为繁盛。
其实陆良也去过东安门外的东四牌坊那边的街市看过,但是那个商业区主要以猪市,以及骡马等动物的交易集市为主,完全不适合百货票号等商铺。
大明嘉靖二十年,二月二十五日。
这一天,天朗气清,艳阳高照,是个商铺开业的黄道吉日。
陆良一大早去镇抚司点卯后,便带着张鹏骑马赶到了崇文门里街的余氏百货所在。
这里靠近崇文门,但是又离崇文门有些距离,处在这条街的正中间的位置上。
余氏百货的这处铺面,还是张鹏帮他挑选的,毕竟是太后的亲族,在底层商人间还是有些“薄”面的。
在张鹏的一番劝说下,老板很给面子的勉强同意出让,但是开价两千两。
张鹏客客气气的将锦衣卫的腰牌、腰刀摆在桌子上后,这位年纪快七十岁的李老板终于“心甘情愿”的,出让这个苦心经营多年的三层小楼,回乡荣养去了。
按理说,这两千两要价也不贵,要是放到别处,至少能买个七八间的宽敞铺面,但是架不住张鹏的“薄”面大,最后只收了个“友情”价,一千五百两。
这个地段是真的好,南北货物流通,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张鹏垫付了铺面转让费,顺利接手,随后便着手改造,将一楼、二楼全部清空,分类摆好货架,只等货物上架。
随后,陆良又带着两三个校尉开始拜访京城中的各家商行,在一系列“友好”的协商下,以一个合适的市场价,不仅拿到了货物的销售权,而且还搞到了一个月的逾期权。
大批货物依次摆上货架,大到米面粮油,小到日用百货,种类齐全,价格低廉。
一切就绪后,便又请了元福宫的高人陶仲文,落了款的题了一块匾额,挂在了楼门口,“余氏百货”便正式开张营业。
等到陆良带着张鹏赶到时,余氏百货门前早已摆满了花篮。
这些花篮都是在陆良的精心指导下制作好的,每个花篮上面都挂着条幅。
比如:元福宫陶仲文恭祝余氏百货开业大吉。
再比如: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毛伯温恭贺余氏百货兴旺发达。
此外还有什么广西副使翁万达祝福余氏百货,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
类似这样的花篮,还有十多个,都摆在正门口的显眼位置。
张鹏在进门的时候,一眼瞄到后面的花篮上写着夏言、严嵩等人的名字后,不由吓得哆嗦了一下。
“这么搞,会不会不妥?”张鹏低声问道。
陆良看着在门口指着这些花篮议论纷纷的围观百姓,回道:“没事,等会开业揭幕之后,让人把条幅撤掉。”
二人上到三楼,余四姐正在陪着陆良邀请来的商行老板们喝茶,见陆良到了,便站了起来。
“陆良,门口那些花篮,要不要赶紧让人拿掉?”余四姐低声询问道,当她看见那些条幅上的名字,也是被吓得半死。
陆良没有理会她,拱手和几位邀请过来参加开业剪彩的大商行老板一一拱手致谢。
其中一位给余氏百货供应米面的王万荣笑着代表众人道:“恭喜百户大人,我等真是大开眼界,想不到这杂货生意,竟然还可以这样做。”
陆良笑道:“托诸位的福,感谢大家今天能莅临我余氏百货的开业剪彩仪式。”
另一位供货商李甫笑道:“恭喜大人,能邀请我们参加宝号的开业庆典,也是我等的荣幸。”
“李老板说的对,恭喜大人。”其余几位商行老板亦是纷纷道喜。
之前,他们在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