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服气养生的方法。
傅山的先性后命,并且和医术相结合的内丹思想,重视世俗化和封建伦理,诸如忠孝观念,感觉这些对于修炼是有积极作用的,是比较符合全真一脉的特点。
傅山还有一个理论,“身是命之所依”,一个人的生命是由肉身和精气组成的。傅山通过长期的医学实践和研究发现,相对来说,精气比肉身更容易损耗,这就是他的形神观。
傅山的形神观脱胎于稷下学派,是以元气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宇宙观。再往上溯源的话,他的理论可以从老子、庄子和管子的思想中找到支持,他曾经说过:“我本徒慕老庄”、“老夫学老庄者也”。
傅山说,我所认识的宇宙里是没有造物主的,也没有神仙主宰,万物运转那是自然之道,而非人力或神力所能控制的。当然,从哲学上证明或否定这一观点又是个大话题了,傅山简单的理解“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说最初宇宙除了“无”以外什么都不存在。他这一观点实际上是引用了庄子的观点,庄子不是说过“泰初有无”嘛,阴阳交泰,这是任何事物产生的前提和必经的过程。
研究哲学的道友应该知道,当年郭象不是说“无不能生有”吗,显然和傅山的观点不一致。二人的观点不在于事物是否有开始上,与之近似的,宋明理学一直鼓吹的“理在气先”的唯心思想傅山也是加以否定的,他提出了气在理先,直指宇宙的本原,当然展开说又比较复杂了。大体上傅山的观点是气是宇宙的本原,而气有不可闻不可见的特质,为了成为唯物主义,所以他引入了水和一的概念,气、水、一三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而水又是一种实体,是不是很巧妙。
至于理,傅山把它理解成了类似于文理、条理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说它是存在于有形质的物中的,或者说是一种物质的属性。这样就明确了理的地位,它不是单独存在的,所以气在理先就容易证明了。
这个一,傅山把它和无等同起来,进而和老子说的道又划上了等号,就这样,把有、无的基本理论建立起来了。最初,庄子的“泰初有无”没有明确那个一,老子的“上善若水”又没有和道联系上,是傅山把它完成了。
接下来就好讲了,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气是变化的,原因呢?内部有阴阳二气嘛。
个人感觉,傅山的形神观最终是为了支持他的中医理论的,为的是养生。养生的关键就是对精气的保养,锻炼身体也好、吃点天材地宝也好,那都是锻炼有形的身体,这还远远不够,还要保证体内的精气始终充盈,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最后再分享有关傅山的两件有意思的事儿。
傅山是一位会计。道友们都知道,山西人开银行很厉害的,山西票号用的龙门账记账方法就是傅山发明的。
本人基本上不懂会计,所以不能把这套记账法讲得很精彩,只知道它把整套账分了进、缴、存、该四类,并且全部集中在总清账中标记,具体表示:
进:全部收
该:固定资产和负债
存:全部资产
缴:全部支出
详细的就不讲了,大致也是以流水账为基础,分别对应到这四类中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有来必有去,来去必相等”,票号每月进行合龙结算。合龙的意思来自古代修堤坝和桥梁的方法,一般都是从两头同时施工,最终相遇连接就叫合龙门,所以这套复式记账法就叫龙门账,总之要保证进-缴=存-该。
第二件事和酒有关。
傅山嗜酒是有名的,说“极知酒犹兵,一日不可缺”,《清史稿?傅山传》也有记载:“山喜苦酒,自称老糵禅”。
傅山嗜酒也是有原因的,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侄子傅襄20就病故,又压着反清的重担,所以喝酒就成了消解,是一种“苦不敢人苦,愁何得我宽”的心境。
在他的生活中,在写诗作画时,在与亲朋对坐时,总是离不开这杯中之物。顺治年间,傅山曾在汾阳一带住过几年,在那里自然就不用发愁没有好酒喝了。
当时除了汾酒外,竹叶青酒也有了,不过当时的工艺还不成熟,所以名气远不如汾酒。傅山和当地酿酒的师傅们混熟以后,配制竹叶青的工艺这些人也就不对他保密了。原来,师傅们以汾酒为底酒,再用竹叶、砂仁、陈皮、当归、广香木等十几种名贵中药材浸泡,最终得到一种药酒。傅山是名医,对这些药材自然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于是他就仔细研究了这种工艺,然后教这些师傅如何才能使药力达到最佳,使酒的色香味以及保健的效果达到最佳,从此竹叶青便和汾酒成了齐名的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