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们并未过多在意这场争端,反而更多地在热议关于公社的事情。申三此时转头问身旁的中年男子,也就是他的父亲:“爹,你身为队长,是不是也可以加入公社呢?”“这有何难?”申三身边的妇人抢答道,她正是申三的母亲。一家人谈论着,憧憬着既能继续担任队长,又能成为公社一份子的美好前景,脸上洋溢出久违的笑容,仿佛贫穷的生活即将因公社的出现而改变。
随着报纸分发至各个村落,筹建公社的消息逐渐渗透进六州各地,恰逢工业基础步步奠定之际,以公社为中心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也在悄无声息中孕育成长。
每天清晨,刘一泽怀抱报纸踏出家门,傍晚时分从负责区域的村落返回,报纸上推行的政策与亲眼目睹的村落变迁相互印证,使他深刻感受到这片曾饱受创伤的六州大地正如春日破土而出的嫩苗般充满活力,展现出一幅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画卷。
然而,现实并不全然和谐,刘一泽敏锐地察觉到一股强大保守势力的存在,它们顽固抵抗着变革的潮流。即便某些村子新开辟的土地上,仍能看到门阀强横霸道地侵占农民权益的现象。
一如日常,刘一泽将这些观察和记录悉数编纂成册,送往晋王府邸。
\"稍等片刻,刘老先生,晋王殿下此刻正欲召见您。\"正当刘一泽将小册子递交给晋王府门前的家丁并准备告辞时,家丁突然开口拦下了他。
\"是我吗?\"刘一泽一脸惊讶。
\"没错,殿下特别交代,在您到来时,我需亲自带您去见他。\"家丁微笑着回应。
刘一泽心头虽略感忐忑,但家丁亲切的笑容多少平复了他的紧张情绪,于是他鼓足勇气,跟随家丁踏入了晋王府的大门。
原本刘一泽预料晋王府的家丁们可能会趾高气扬,但在近两周的接触中,他发现整个晋王府内的仆役们都显得格外规矩有礼。俗语说得好,“上梁正则下梁不歪”,如今看来,晋王的正直品性显然影响了王府上下,以往外界盛传的晋王暴戾之名,在亲身经历后,他已不再信以为真。
随家丁穿过府邸,来到后院的一座石桥边,刘一泽看到陈华正在悠然垂钓。
\"草民刘一泽拜见晋王殿下。\"刘一泽疾步向前,恭敬行礼。 \"不必多礼。\"陈华此时将手中的鱼竿交给一旁伺候的云婉,然后言道:\"今日唤你前来,实则是关于报纸事务之事。尽管派往各村的报员众多,但唯有你最为尽职尽责,呈递给本王的信息不仅真实可靠,且不乏揭露门阀欺压百姓之举,这般直言敢谏,实属难能可贵。”
\"草民领受殿下的俸禄,自当竭诚效力,况且虽科举无功,我毕竟身为读书人,骨子里尚存读书人的傲骨与担当。\"刘一泽坦然回应。 \"嗯,好一番傲骨!本王最欣赏的就是那些面对权势而不折腰的读书人。对于报社的事宜你应该有所了解,本王想问的是,你是否愿意出任报社社长一职?\"陈华微笑询问。
所有报员都清楚,报社的主事者被称为社长,其职责涵盖报纸的印刷、发行以及管理员工。听到这个问题,刘一泽一时愣住,仿佛被突如其来的机遇砸得不知所措。
\"上次你推辞了长史职位,这次不能再推却了。本王急需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而担任社长一职,每月俸禄可达十两白银,这样一来,你儿子上京赶考所需的盘缠便无忧矣。如若他愿意留在本王的封地,本王同样会热烈欢迎。\"陈华进一步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