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二章 金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校采集来一桶童子尿,将鸡子放进锅,然后再用泥巴将壶嘴壶盖封实。然后放在火炉中煮。火炉必须放在天空底下。煮时,整个门堂周围,都弥漫了一股尿臊气。熬蛇汤的话,也必须放在天空底下,然后掭上硬柴,慢慢煮。

    王碌这个人平日在村子里比狗屎还臭,让王碌这个“臭户头”在词门堂的天井里,用一只陶罐煮“精尿子”,还真叫臭味相投。这一幕深深地烙印在文曲的脑海,挥之不去。

    在那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精尿子”无疑是一道富有营养价值的美食。别说能预防中暑什么了,就是随便吃上几个——管它用什么东西煮——解解馋,岂不也打了牙祭,满足了口腹之欲?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习俗?

    也许只是想找到一种贪吃鸡子的借口而已。

    借用无名氏的“存在”主义哲学,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每到春天或者秋天,煮一壶“精尿子”给全家人吃,又有何不可?

    这天底下,什么东西都会忽然变得娇贵起来。曾几何时,有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东谷精尿子”的新闻报道,一时间,“东谷精尿子”香飘全国。在百度上随便输入“东谷精尿子”的字样,可以一下子跳出几百万个有关“东谷精尿子”的信息。甚至还有人捷足先登,企图抢先在工商局注册“东谷精尿子”商标,好在东谷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得知消息后,抢先将它注册了下来。

    一种用十二岁小男孩的“尿”煮的鸡蛋,居然也可以香飘万里。

    这是东谷市,继“博士菜”、“香榧”之后的,又一种“香”飘全国的土特产。这是否也可以给人以这样的启迪,天下万事万物,都不可小觑。说不定,有朝一日,某一样从前很臭、很不起眼的东西,有朝一日突然就会变得香喷喷变得娇贵起来?

    何谓“九九八十一”?

    这本是一句乘法口诀。正如“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九九”也一定是“八十一”。然而正如“三七廿一,四七廿八”一样,如果在“三七”前头加上“不管”二字,词义骤变。“九九八十一”,在花墩方言中,前头有时还会加上“何必”二字。意思是不必太计较,太认真,太“丁是丁,卯是卯”。“九九”可以是“八十”;“九九”也可以是“八十五”。无须厘毫丝忽,锱铢必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例:

    “落得心胸放宽些,何必定要九九八十一。”

    “这么芝麻绿豆大的一点事,又是自家亲戚,还要九九八十一?”

    “大家都这样九九八十一的话,这事焉能得到圆满解决?”

    一个聪明人,倘若在背“乘法口诀”时,背成“九九七十四”,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论大事还是小事,好事还是坏事,都呆板处置,不会通融,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九九八十一,板板六十四”,则一定会被人们认为是个大傻瓜,起码也是个木憃。

    小平同志说: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怪不得,香港回归后,还不得不实现“一国两制”。舞照跳,马照跑,也不实现“计划生育”。

    《西游记》中的“八十一”难,其实有几难是“一难拆三难。”

    在浙中,——不知在其它地方是否也如此——有个上古传下来的风俗。人老了,不论男女,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在“八十一”岁上死。倘若单不单就死在“八十一”岁,那么,他的家人,后代子孙,就必须在葬礼前夜,履行这么一道仪式,每人都必须穿上破衣烂衫,戴上破斗笠,提上破碗破篮,拄上破竹竿,打扮成一个个乞丐模样,在村子里沿街乞讨一番。而且,必须在某一户“一户有三姓”的人家讨到一勺盐,据说,这样做的目的——这行为够怪异的吧?——是为了他的灵魂到了阴曹地府后,省得与其它的鬼魂结孽,同时也保佑他的后代子孙少与人结仇,下辈子他自己投生也能更顺利些。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