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的笃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新版越剧《红楼梦》加进了不少电子琴弹奏的音乐,反倒丧失了越剧的原汁原味。让人感觉并不怎么好。——什么东西都加进一点时髦元素,效果不一定会更好。窃以为。越剧就是得“的的笃。”

    “文革”期间,这些“的笃班”似乎在一夜之间全销声匿迹了。像文曲之流,虽然生在东谷,长在东谷,少年时期的文曲,居然不知“越剧”为何物。“文革”期间,某县剧团仅排演过一出越剧小戏《九斤姑娘》。

    “改革开放”之后,这些“的笃班”,这些草台班子,一下子如雨后春笋,又冒了出来,而且一下子冒出了很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的笃班”,团员有老有小,以老带小。班子有大有小。一个“的笃班”,团员多则达三四十,四五十。少则十几二十人。团员中以女的为主。因为越剧与京剧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京剧可以由男人扮旦角,如梅兰芳。越剧则连小生都基本上由男人扮演,如徐玉兰的贾宝玉。

    “的笃班”刚解禁的那会,不要说是逢年过节了。就是在平日,在冬闲时节,人们也会迫不及待地请了“的笃班”来演戏。白天演白戏,夜晚演夜戏。演白戏,看的人还相对小些。一演夜戏,那舞台前头可真叫人挤人,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仿佛。文曲曾有幸亲自“莅临”过长脚蚊村的演出现场。最拥挤的一块当属台前,人们“挤麦角”一般挤在一起,连喘气都困难。挤在一块的一堆人,会突然像潮水一般往某一个方向涌去,倏然,这潮水又被涌回。这是因为有人想插队,或故意起哄。“海水潮潮潮潮潮涨潮落,浮云长长长长长涨长消”。在这样子一个潮来潮去的混乱场面中,文曲发现了一个秘笈。“潮”来时——“潮”去时也一样——他立马双脚腾空。这时,他的感觉简直像是坐了“八抬大轿”。不是八十人抬,而是八百人抬,八千人抬……那感觉真比坐轿子还舒服。在这股汹涌的人潮当中,有时竟然还会混杂着几个不怕“挤”的姑娘。有人向她们发出善意的警告:

    “可不要把你们的那个‘馃’挤瘪了。”

    何谓“馃”?

    “馃”即可以指“清明馃”,也可以指女人大腿中间用三角裤遮着盖着的那个东东。在此处,显系指后者。

    舞台。大灯。帷幕。铿锵的锣鼓……

    每晚,在演出正式开始之前,必须由“后台”伴奏人员先来上一通“锣鼓钹,胡琴箫”。“啊哒嘀嘟叮咚嘭”——此谓之“闹头场”。

    “头场”闹完,演出方正式开始。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

    有人曾形容说:

    “那敲锣鼓拨的人,是一敲一个稻茬。”

    何意?

    意谓他们每敲打一下,就等于农民伯伯“一垦稻谷”的收入。

    您可千万别少觑了这样的草台班子。她们中的一些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有些甚至堪与某些戏剧名家媲美。

    有一回,长脚蚊村演戏。台上是一对“夫妻”。

    两夫妻在闹了一通别扭之后,似乎正在和好。做“丈夫”的甚至开始对自己的“娘子”动起了手脚。“他”的双手频频地向“娘子”的胸部伸去。

    这样的举动,尽管略略粗俗,却把台下的观众惹笑了。

    饰演“丈夫”的演员,其实是一名女生,见自己的即兴表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遂与观众展开了互动。“他”即兴发挥加进了几句唱词:

    大家不要笑嘻嘻

    摸摸娘子啥关系

    “呵呵呵呵”

    下面的人笑得更响了。

    此外,在“的笃班”的表演中,你还可以经常听到这样的经典对白——

    甲:

    “我问你。上是什么?”

    乙:

    “上是天。”

    甲:

    “下是什么?”

    乙:

    “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