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世繁花,晋江论剑第一期“蒋猫浅谈历史题材小说的写作技巧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期

    蒋猫浅谈历史题材小说的写作技巧

    蒋大对于初写作者的建议:

    常见问题:开坑难填,没有动力。

    有一种原因,是作者的设置架构过大,或者是在细节上磨得太久,而情节迟迟不见进展,以致于后续无力。

    我的个人建议,作为一个新手,想要给自己一个写作的信心,最好还是先从说好一个故事,写完一篇小说入手,哪怕架构简单,或者细节粗糙,至少,你已经写完一个故事了,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有人一开篇就设置了一个类似十二国记的架构,那就是给自己设置难关。不管是什么作家,到他(她)写这种大架构的小说时,一定是起码有四五六个小说磨过了的。

    其次,细节的描绘技巧,可以在写作中逐步提高。一旦只醉心于细节而忘记故事,则不是小说的写法了。

    我之所以劝告新作者哪怕以简单的架构,先完成一篇文再说.

    是因为初作者,最需要的是信心,对自己的信心.能够完成一篇文的信心.

    付出了心力,但是由于架构过大或者求好心切,以致于一直成坑,得不到回应,对新作者的打击是很大的.

    常常看到有自荐贴或者推荐贴,推荐一些自认为付出了心力的作品,却因为字数太少,或者不是完文而受到冷遇甚至是嘲讽.

    我也作过新人,我知道这种难受的滋味.

    我们不能强求他人非得支持自己,这很困难.

    那么,至少完成一篇文,至少让自己树立一些信心,能够让你的读者看到了篇完整文,树立对你的信心,这是我对于晋江所有初写者的祝愿.极少极少人的文法架构是一开始就很出色的,老实说,我也是一篇一篇的文章写下来,才慢慢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够.所以,自己的第一篇文,只要能够把一个故事讲完,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感觉能够写多少出来算多少.

    还记得小时候课本中中所说的:\"唯手熟尔.\"

    我也只不过比你们写得早一点点,写得手熟一点点而已,你们都会比我更好.

    版上问答:

    1.踏雪:查历史的时候,感觉背景越查越多怎么办,然后调入历史的洪流,忘了原来想写什么。或者,发现原先想发生的故事,在历史中根本是不可能的。即,现实与虚构的矛盾。

    蒋:这个问题,我也遇见过。背景越查越多,与原先设想的故事发生了冲突。我是这样处理的:你决定了这个故事的架构后,就去查你所要写人物的时间表,只把有关的人物背景取过来,其他次要的就尽理不要再去深挖了,否则的话,就把自己淹没了。

    如果你想自己塑造一段故事的话,就用架空。如果你想描写人物的话,就尽量把人物往原有事件的套。因为历史的大事件是确定的,要描写历史题材小说,我们自己的发挥则在于一些细节故事上。

    踏雪:但是,说道主要人物的大事件,这里又会有配角的问题。大事件中,总会有一些配角出现,这些配角本身也是历史人物,如果想把他们写活,就要发掘他们的内心,至少,在作者心里,在历史上,他们曾是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世界。矛盾又出现了,能够仅仅把配角当作道具吗?

    我想历史背景的小说,很大程度上吸引人之处,在于不经意见出现的对社会,历史的思考,点滴处反映的人性。哪怕那个人只有一句台词,大师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

    蒋:配角当然不是道具,但也不是主角。描绘配角时,尽量当他们是独立的人,但是篇幅不必给得太多,可以作为扁平人物来描绘。

    象红楼梦的焦大,只用了几句骂,就把人物都交待了,倒是不必拿许多篇幅用来挖掘他的内心写一篇回忆录了。

    踏雪:你写人物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人物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

    也就是说,本来设计剧情向东,却无法控制向西。要自然,就顺着剧情,要主题,就只好掰回来。

    蒋:顺着人物走能写出最好的感觉来,只要不脱线得太远,我一般是给定一个总体的简单大纳,具体情节就顺着人物走

    踏雪:同样一个人物,有很多种交待方法,焦大可以让人骂出来,但是若是放在别人来写,未必就有这么活灵活现。问题:人物的背景一般应该如何交待?是作者白描,内心描写,语言动作透漏,还是其它?

    (蒋jj八成要回答:看剧情发展……)

    还有一个最近困扰我的问题,即人物感情的描写。

    在非第一人称的文章中,是否应该介入过多的人物内心独白?还是通过行动和语言来表现?独白比较有力度,清晰,但是我总觉得第三人称的文,不应该像第一人称那样明明白白的都说出来,而是留有余地,让人去品味。很难掌握啊!

    提问,大纲已经设计好,在场景和剧情之间转换的时候,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过于跳跃,也不变成流水账?

    我最近写的一篇文,有些人看了觉得太跳跃,有些人却觉得流水账,我觉得可能是结构和叙事技巧的问题。写文就像盖房子,结构搭建好了,形就出来了,这才是根本对么?同样的故事好比同样的材料,工匠依着这些材料来尽力发挥。大师的作品都有精巧和匠心独具之处,可是自己想学起来的时候却发现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蒋:你可能是事无巨细地都想写出来,但是又没有真正展开,转折之间太生硬交待不清,人家看你不停走情节却没有一段吸引人的情节,而且情节之间转换太快。

    所以会有人觉得太跳跃,有人觉得象流水账。

    解决办法是分清主次,十个场景里着力写好三四个场景,最好是与展现人物性格有关的,但是故事一定要交待清楚,其余的大可以通过人物对话或者一句话交待掉。

    踏雪:蒋j,我不是想事无巨细的写出来,相反,凡是和主题无关的场景,我一概跳过,而且由于第三人称的关系,不愿意太多介入人物内心,总是试图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但看起来我有些摸不清方向了。

    人物性格的展现有深有浅,在故事里面,究竟是性格更重要还是情节的推动,精彩的场景更重要?

    同样一个人物,有很多种交待方法,焦大可以让人骂出来,但是若是放在别人来写,未必就有这么活灵活现。问题:人物的背景一般应该如何交待?是作者白描,内心描写,语言动作透漏,还是其它?怎样才能即不影响文章的节奏,又交待清楚背景?

    作为小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是通过一些白描或者对话,畅快淋漓的说出来的好,还是埋在文中用情节来展现的好?

    蒋:1、你可以不介入人物内心,但是至少要把一个人物为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这类事情,交待清楚

    2、根据性格,设置场景,推进情节。

    我的意见,最好是后者,不过——文无定式,灵活运用,好看就行。

    踏雪:蒋j,怎样能够抓住男性的心理?作为女……写手,写女性心理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站在男性的立场设身处地的体会角色,似乎很难。

    蒋:汗,这也是我的弱项。

    不过,人性的心理总是相通的,总是容易站在自己这一方面去为自己辨护的,哈哈哈!

    踏雪:这个……请问藏拙行得通么?有时候自己不理解的人物,就换个角度写,但怎样才能藏的好,藏的妙,藏的不露马脚?而不是干巴巴的一个道具。

    蒋:藏拙是个好办法,怎样才能藏的好,藏的妙,藏的不露马脚,这个就是一个慢慢学习进步的过程了。我也正在学习呢。

    2.绛璃:我想问关于情节的张力如何构造,关于细节的描画还有怎样才算是有技巧性?

    蒋:有情自然有张力,用心自然有细节。技巧是一步步写出来的,看得多了,写得多了,自然有技巧。每个人的写法手法不同,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那一种来,最好。

    我推荐每一个人去看《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和欧美的一些名著小说。写言情的不能只看言情,写历史的同样不能只看历史,否则眼界会窄了。

    3.扬扬:历史的话,好象单纯查历史也发现有许多矛盾呢,一般怎么解决的?自己心里有时候看见资料比故事更好看的感觉……

    蒋:历史的矛盾问题,我想我尽量是不要强作解人,矛盾就让它存在着,有矛盾的故事,有时候比没矛盾的故事更好看。我是顶顶怕把主角写成完人圣人,把主角的对立方全部抹黑的这种写法。

    4.霉玉:我喜欢从小处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但是细节太多又显得拖沓没情节~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蒋:我一般设置情节,都不仅仅是一个过场,而是为了表现主角的某一方面性格。可以从一个大事件的处理,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也可以从一句话,一个动作表现主人公的性格。但是这种小细节已经用过一次,用一次的效果和一百次是一样的,就没必要再用个不停了。倒是多设计一些事情冲突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这样既有性格又有情节了。

    5.夭:想请问,写古代文,对白倾向使用文言文,妥当吗?小说中写历史人物,如何可以虚构出他不为人知的方面,甚而思想性格都与史实不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荒唐难以接受?

    蒋:你是指什么,比如??????

    虚构出他不为人知的方面,甚而思想性格都与史实不符,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荒唐难以接受?这种想法粉弓虽啊,我是没这个能力的,你能具体说一下吗?

    除非声明是架空和戏说是可以的,否则,历史类的东西乱写,我怕会被人扁哦!

    如果要我写,我也写不出来。我写的还都是尽量与史实相符的,只是可能与人们印象中的一些戏说野史形象不太符而而已。

    6.文火:关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怎样或者说怎么写才能算是丰满?我每次塑造的时候都被说成单薄。还有一个问题,小说中不可能都是单纯的人物,总有那么两个老奸巨猾之辈,这种人给JJ大多数姐妹写来,都是有些难度吃力的。有些时候可以回避这些,但回避不了了怎么办?怎么描写这类人物?

    蒋:如果你能够有笔力直接描绘,那是最好不过。如果觉得有些吃力,又回避不了,那就让他们不要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别人的对话来描绘他们做了什么事,这样的效果更好。这种描写方法,可以参见〈吕贝卡〉

    7.雨落不湿:有时候把文言和现代文串起来用,会显得风格不统一,特别是第一人称更难处理,这个是古文风界定的问题?历史题材怎么写才算有古味?

    蒋:尽量先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我也一般不会拿文言文直接给读者看。但是如果要写一个古代题材,那个有些太现代的用语就尽量避免出现。

    雨落不湿:历史的发展进程基本是大家都知道的,或者随便查一下历史资料就能知道了,这样如果不是言情类,而是传奇类,故事主线的伏笔怎么埋?

    蒋:如果与历史无关,则不管什么故事,情节的设置都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如果你想表现主人公的多情,就让他去救人,如果你想表现主人公的智慧,就让他去破案或者陷身阴谋,如果你想表现主人公的坚强,就让他多灾多难,如果你想表现主人公的专一,就让他多遇上几次艳遇考验……

    雨落不湿:蒋猫大人,如果俺把几个主角架空,历史朝代,以及部分人物都不架空——例如,主角素皇帝的女儿,她是架空的,那皇帝没架空,朝代也没架空,写的过程中又想把那朝代50年间发生的事情,浓缩到10年里,要注意哪几点?(葱白滴看着~)

    蒋:你这个是架空文了。这50年间发生的事情有多少啊,就算真的打算写足五十年,也未必事事写到,也都是挑着写的。

    如果是10年的话,就爱写几个就几个,但注意不要太超越时空,比如阿房宫三天就搭好了

    8.朵云之姿: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人物面目,在写历史小说的时候,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是取自己的那一种解释好,还是用大多数人的公认理解好?

    答:我的作法是不给解释,用人物的行为让读者自行给出解释。

    9.某飘:第一人称写文的时候,其它人物更难表现...但是第三人称会不小心把主线落错,偏离到配角上去,或者是配角看起来比主角更出彩(请忽略俺滴笔力问题,5555)……历史题材的文,到底是第一人称来写好,还是第三人称更容易表现?

    蒋:一般来说,如果是历史题材,还是用第三人称显得更有历史感一些。至于主角配角问题吗,只要你记得让主角出场比配角多就行了。配角如果真的写出彩了就让他出彩吧。

    10.青瓜:关于历史小说,我最大的问题是,历史事件人人清楚,事件结果大家都心里有数,那么怎么样才能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保持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蒋:其实,有人说过,十八世纪以后无小说了,因为小说所有的情节变化都被人写说了。但是十八世纪之后还是有许多好小说,关键在哪里,关键在运用。

    历史事件就像七巧板,看你怎么搭。虽然最后的结果已经知道,但是中间的经过你照样可以把它编得惊险曲折,煽人泪下

    11.八卦至极的马甲:蒋大好,我也有个小问题。有时候看到别人评文章,拿出来的理论是一套套的。那么作为作者本身,在写一篇文章的过程中,是否是有意识地去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呢?

    蒋: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评点有力不在理论上。

    写文章第一是故事,第二是人物,第三是有情,技艺之类,慢慢你会找到合适自己的。

    12.,你写故事一般是先有一个提纲,然后再慢慢丰富;还是边写边构思,情节的发展最后都不是作者可以掌控的呢?对于新作者,哪种方式更适合呢?

    蒋:前者。作为新作者,我认为还是前者。因为,新作者尤其要注意,首先能够“写完”一个故事。如果采用后者,功力不够则有可能无法控制。

    Lily:那么蒋JJ有没有过想好提纲了,等真写下去,会受读者的影响,或者故事发展的需要,改掉结尾的情况呢?偶曾经听说过倪匡帮金庸写天龙,愤怒之下把阿紫写瞎了,后来金大侠颇费了写脑筋收拾残局的事。

    蒋:金庸的天龙^_^

    这可以做为一个信天游的典范文来讲解,上回我和神二就谈到过。把旧贴找出来参考一下吧:

    如何将三千字的构思扩展到三万字

    本来文章中有两个主角——男主角和女主角

    为了让故事多一点波折,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领情缘美丽的儿媳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