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天皇的亲儿子
从1938年卧底日本成功开始,李华梅和喀秋莎融合化身的“大和抚子”,就全力地在日本培养自己的班底。
除了海军之外,被她视为心腹的,就是1938年后急剧扩编的海军陆战队。
到1945年为止,被日本军部戏称为:天皇的亲儿子,全名为皇家海军陆战队,其主力部队已由刚组建时的两个师,扩编成了六个师,也是现役日军装备最好的陆上作战部队。
该师步兵用的步枪,是清一色G32半自动步枪,日本方面获得了德国授权生产该型步枪,同时从德国进口了多达五万条(“贴牌”产品),大部都交给了皇家海军陆战队。
不仅如此,德国方面,汉娜依林汉的要求,也以极友好的价格,卖给了日本一堆在一年战争中缴获的英制和美制武器,如坦(蟹)克、火炮等。由于购买这些批武器时,大部分都是由天皇和大和抚子出的钱,所以多用来装备天皇直属掌握的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已是现在日本装备最好的陆战部队,在日本已是公认的事实。当可怜的陆军还在使用三八大盖栓动步枪时,海军陆战队这儿已是人手一把G32半自动步枪。
这个六个装备最好的海军陆战师,其中一个师长驻夏威夷,一个师长驻菲律宾,一个师长驻台弯,余下的三个师却全部驻守在日本。
现在负责东京防卫安全的,就是皇家海军陆战第一师。
经历过皇道派兵变后,崇仁天皇已经不再信任陆军,把东京防守安全全部交由自己视为心腹的海军陆战队负责。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1935年东京事变时,到三笠宫逼宫的是一堆皇道派的中二少壮军官。而后在第二次东京事变中。在崇仁天皇发出的“讨逆秘诏”下,皇道派被定性为叛逆,遭受了大规模的清洗。
但事隔十年之后,曾经遭受清洗打入冷宫的皇道派军宫。却在最近的七年里,重新死灰复燃,以“天皇的亲儿子海军陆战队”的身份重新成为日本军部中的不可小窥的实力派。
十年前与中国的战争时,日本政坛上的皇道派其实是个松散的联盟,除了少数上层的“精神领袖”外。绝大部分人都是出身中下层的军官,最高也就是大队级(相当于团)。
但现在,被陆军部的人酸溜溜地称为“天皇的亲儿子”的海军陆战阵六个师中,其中四个师的核心军官,包括师长在内,大部分军官都是皇道派人士或亲皇道派人士。
从前的皇道派不受天皇待见,经常处于自带干粮求天皇包(蟹)养,却总是被天皇亲自抽脸的尴尬存在,而现在崇仁天皇甚至将东京的守备权都交给了这些“曾经”的“叛逆”。
把皇道派的从主动卖菊(蟹)花求恩宠都没人要的困境,变成“天皇的亲儿子”状况的人。正是如今的日本守护之神“大和抚子”。
“大和抚子”于1938年出现在崇仁天皇身边时,当时的崇仁天皇正面临着被架空变成军部“橡皮图章”的尴尬。
大和抚子点醒了年青气盛的崇仁天皇,告诉他所犯的错误:他太过依赖那些华族出身的统制派军官了,而对底层出身的皇道派打压得过狠了。
当时,李华梅别有用心地对崇仁天皇道:“今天的日本,是华族的日本,而不是天皇的日本。”
明白了“平衡才是保证天皇皇权的关键”这个道理后,“讨逆秘诏”后,被打入另册写进黑名单的一干皇道派军官重新的得到了起用和“特别的提拔”。
为了绕过陆军统制派军官的阻拦,崇仁天皇使了个把戏。将这些“恢复”军藉前叛逆份子全部一股脑扔到了新组建的海军陆战师,划归了海军。
把陆军军官赶到海军去,这在海陆矛盾浓重的日本军部,也处算是奇事一件。
天皇对日本陆军的解释是:这是为了增大陆军对海军的影响力。
李华梅出面替天皇安抚海军道:“这是为了变相地增大海军对日本政坛的影响力。”私下里。她向海军的几个高层透露了未来几年里海军陆战队的扩军方案,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现在的海军的六个“陆战师”,四支是由前陆军出身的皇道派军官控制,另外两支则是“真正”的海军派出身。
在李华梅私下里提出来的:“我的理想是未来的日本没有陆军,只有海军陆战师。”这一口号的忽悠下,依她的要求。海军陆战师新组建之时,海军的人对这群“被陆军不要的罪人”是多加拉拢,使用各种手段安抚,上层对中层的说法是:“没有比把陆军变成海军,更能恶心那些陆军马鹿的事了”。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华梅甚至自己拿出一笔钱作为公关费,叫那些海军的军官“公款”多次宴请新组建的海军陆战一师、二师的前陆军军官吃喝,增加强其对海军的归属感。
1937年中国战争结束后,日本失去了关内中国所有的利益,东北也在新中国的威胁岌岌可危。那些前皇道派的军官成为日本战败的最大的替罪羊,背负了一切战败的原罪,那些被打入令册的皇道派军官们到处都遭受白眼,生活也是凄惨不堪。
当大和抚子以天皇特使和日本神明的身份来招揽,这些人简直就是感恩涕零地直接拜倒在她的脚下。
海军陆战师组建后,海军人又过来“送温暖”,烧暖灶,更让他们感觉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很快,这些从前把“海军那帮胆小鬼废物”的前陆军“马鹿”们,很快就转变立场以海军精英自居,开口说话时的口头惮,也时常将“陆军那帮马鹿们”挂在了嘴边。
当皇权与神权结后后,这七年多来,在大和抚子名望加成下。年青的崇仁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