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1支有7万兵力的军队,李东石肯定不会掉以轻心。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阿尔梅尔让土军第7集团军驰援摩苏尔,并不是指望这群乌合之众能够替摩苏尔解围,而是想借此试探李东石的反击决心,即集约集团联军在摩苏尔方向上投入了多少主力部队。阿尔梅尔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要是让2个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去攻打摩苏尔的话,战斗肯定早就结束了,不会拖到6月15日。更重要的是,摩苏尔的守军也在报告中提到,进攻的主力是两伊军队,共和国陆军只负责为两伊军队提供远程炮火支援与空中支援,2个战斗单位的作战部队还没有出现在战场上。只不过,阿尔梅尔没有想到的是,等到2个战斗单位出现的时候,他的试探行动就变成了灾难的开始。
围歼土军第7集团军的战斗只打了48小时,7万土军就灰飞烟灭了。
这场发生在底格里斯河左岸,被称为“泰勒科切克歼灭战”的战斗恐怕是中东战争中打得最顺畅,用时最短的一场歼灭战。根据土军的作战记录,在这48小时的战斗中,第7集团军做出了顽强而且猛烈的抵抗,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当时,土军第7集团军发出的战报中也提到,遭到多个共和国陆军战斗单位围攻。
显然,这里的“多个”,最多也就2个。
不管怎么说,这场歼灭战让阿尔梅尔万分震惊,也让他别无选择。
局面明摆着,如果西约集团联军不救援摩苏尔,集约集团联军就会按部就班的、即由两伊军队打下摩苏尔,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则能得到充分休整,然后以摩苏尔为基地,北上进军土耳其东南地区。问题是,如果西约集团联军出兵救援摩苏尔,肯定会遭到共和国陆军的阻击。如此一来,只能扩大援军规模,不但要突破共和国陆军的阻击,还要争取打垮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
毫无疑问,只能投入主力部队,而且最好是战斗力强大的主力部队。
6月17日,也就是土军第7集团军全军覆没之后,阿尔梅尔就向撤退到伊斯肯德伦湾与以色列、准备进行卸装休整的4个美军师与2个以军旅下达了动员命令,在取消休整计划的同时,要求6支部队带着1周的战斗给养在24小时内到达卡米什利。
对这6支部队的大约15万美以军人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从兵力投入来看,阿尔梅尔不但没有掉以轻心,反而决定将计就计,即利用集约集团联军在摩苏尔的反击行动,提前发起攻打巴格达的作战行动。当然,西约集团联军要想进军巴格达,首先就得守住摩苏尔,最好能够围歼攻打摩苏尔的集约集团军队。为此,阿尔梅尔投入的就不是用来守住摩苏尔的兵力,而是用来围歼对手,并且从摩苏尔沿底格里斯河南下攻打巴格达的兵力。
当然,从战术层面出发的话,还有理由相信,阿尔梅尔打算在伊拉克北部与叙利亚东北地区打一场运动战,并且在运动战中歼灭共和国陆军的2个战斗单位。从实际效果、也就是影响来看,歼灭共和国陆军2个战斗单位要比围歼10万两伊军队、甚至要比守住摩苏尔还要重大。原因很简单,只要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李东石就得调整防御部署,甚至得请求战略支援,从而对共和国陆军的战略部署造成影响,最终对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的战斗造成影响。
从这一决策看得出来,阿尔梅尔是个很有魄力的指挥官。
在非打不可的情况下,他没有选择回避,而是主动迎接挑战,并且把击败敌人的挑战当成胜利的开端。
从性格上讲,阿尔梅尔确实与当年的杜奇威非常相似。
问题是,阿尔梅尔遇到的不是裴承毅,而是李东石。
事实上,以中东战场上的局势来看,裴承毅不一定比李东石更厉害。原因很简单,裴承毅是那种擅长打大兵团会战的指挥官,如果给他足够的兵力与广阔的战场空间,他能够击败任何敌人。很明显,2059年的中东战场上,共和国陆军还不具备这2个先决条件,也就没有办法用裴承毅擅长的方式来打败对手。与之相比,李东石这种来自空降部队,擅长在兵力与战场空间都有限的情况下作战的将军,反而更能充分利用战场上的作战力量,给予敌人足够的损伤。
再来看李东石的战役企图,也就不难发现,阿尔梅尔向摩苏尔增兵,打算在这边决战的想法,正好对上了李东石的胃口。
6月19日,在美以军队到达卡米什利的时候,李东石把2个战斗单位撤了回来。
仅仅几个小时之后,代尔祖尔方向上的反击行动就打响了。与摩苏尔方向上的反击行动一样,李东石在这边也投入了2个战斗单位,只不过协助战斗的出了7万伊拉克国防军的地面部队之外,还有8万叙利亚军队。也就是说,在代尔祖尔方向上,李东石投入了20万兵力。因为叙利亚基本上完全沦陷,叙利亚国防军的战斗力非常低下,士气更成问题,所以这20万兵力的战斗力不会超过摩苏尔方向上的15万军队。
当然,与摩苏尔方向上的战斗一样,伤亡巨大的攻坚战由盟军负责,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负责运动战。
这个时候,阿尔梅尔遇到了两难选择。
虽然代尔祖尔距离摩苏尔数百千米,距离大马士革也有数百千米,加上集约集团联军投入的兵力并不多,所以很难一口气打到大马士革,但是只要代尔祖尔失守,卡米什利的美以军队的右翼就将暴露在共和国军队的炮口之下,加上共和国陆军的强大突击能力,阿尔梅尔肯定不希望在侧翼不稳的情况下让15万大军驰援摩苏尔,更不会指望在此情况下能够南下攻打巴格达。
可以说,西约集团联军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守住代尔祖尔。
问题就出来了,如果增援代尔祖尔,肯定来不及增援摩苏尔,而摩苏尔沦陷的话,守住代尔祖尔的意义也不大。要命的是,如果反过来的话,即守住了摩苏尔,却丢掉了代尔祖尔,后果将更加严重,因为这意味着摩苏尔的西约集团联军成了瓮中之鳖。更要命的是,美以联军还不敢轻易分兵,因为分散兵力只会给对方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考虑到共和国陆军的战术机动能力,阿尔梅尔甚至有理由相信,李东石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某个方向上投入4个战斗单位,即利用10万大军吃掉一股美以军队,然后调整进攻方向,吃掉另外一股美以军队。真要打到这个地步,阿尔梅尔就算自裁也抵偿不了犯下的过错。
由此可见,打到这个时候,李东石仍然掌握着主动权。
对阿尔梅尔来说,只有一个办法能够化解危局,并且夺回主动权,那就是在卡米什利南面建立一道防线,并且派重兵助手,已经到达卡米什利的15万美以军队全速东进,争取在共和国陆军打到卡米什利之前替摩苏尔解围,然后再返回卡米什利,稳住防线。如果能够在卡米什利与摩苏尔之间与共和国陆军决战,并且歼灭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则能一举解决所有问题。
当然,阿尔梅尔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让李东石认识到,用2个战斗单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打下卡米什利,他就会把主力放到摩苏尔西面,几在之前歼灭土军第7集团军的泰勒科切克镇(位于叙伊边境线附近的伊拉克小镇)与美以军队打一场规模浩大的运动战,并且由此决定战场上的局面。
不管怎么说,美以军团有15万大军,而共和国陆军只有4个战斗单位。
如果有必要,阿尔梅尔还能再向前线增派15万作战部队,而李东石最多只能增派2个战斗单位的5万兵力,从兵力上讲,阿尔梅尔占了大便宜。
关键就是,如何在卡米什利南面建立起一道足以顶住2个战斗单位的防线。
为此,阿尔梅尔在6月21日就让土耳其国民军的第3集团军群移防哈塞克,并且沿着哈布尔河西面的公路线构筑多道防线。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大手笔。
土军第3集团军群包括了之前被歼灭的第7集团军,另外还有第3集团军、第11集团军与第17集团军,其中第3集团军是土军主力,由12个师组成,总兵力超过15万,另外2个集团军的兵力在10万左右。也就是说,为了挡住正在南面攻打代尔祖尔的共和国陆军的2个战斗单位,阿尔梅尔动用了大约35万土军!
虽然从大陆战场上的经验来看,35万土军不见得是2个战斗单位的对手,毕竟土耳其国民军的素质不会比俄罗斯陆军高,装备也不如俄罗斯陆军,战斗力自然低得多,但是从单纯防御的角度出发,35万土军至少能够坚持1周。用阿尔梅尔的话来说,就算35万土军集体缴械投降,共和国陆军也得花上好几天的来收编这么多的战俘。从阿尔梅尔的战役部署来看,他所需要的也就仅仅是几天的时间而已。不管怎么说,几天之后,美以军团不是成功替摩苏尔解围,就是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或者被对方击败,反正到时候土军有没有守住哈塞克防线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总到来讲,阿尔梅尔的计划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却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即共和国陆军的战场机动能力与机动手段。
要知道,共和国陆军是第一支实现了“空中化”的地面部队,不但作战人员可以通过空运的方式机动,就连所有主战武器也能由垂直起降运输机空运,并且以空降与机降的方式前往任何地点作战。
不可否认,如果单纯依靠空中机动,肯定会对陆军航空兵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且会使陆军的编制体系变得异常庞大。拿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来说,即便是主力战斗单位一次也最多只能空运三分之一的作战部队,而预备战斗单位一次只能空运五分之一的作战部队,因此平均下来,一次大约只能空运四分之一的作战部队。要想一次性将一个战斗单位的全部作战部队送往战场,就得从其他战斗单位抽调空运力量。可以说,这也是共和国陆军为什么要将垂直起降运输机编入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而且每个旅的低空突击营的数量都可以灵活搭配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见,阿尔梅尔想用地面防线挡住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6月24日,在土军第3集团军群到达哈塞克,并且按照阿尔梅尔的要求开始部署防御阵地之后,卡米什利的美以军团开始向西进发。虽然美军也有大量垂直起降运输机,也具备空中突击能力,而以色列陆军的战斗力并不比美军差,但是美军与以军的很多主战装备都无法在标准战斗配备下由垂直起降运输机空运,而在作战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减配,或者到上战场的时候再增添配制。说白了,美以军团离开卡米什利就等于上了战场,也就得按照战斗标准来武装主战平台。如此一来,除非美以军团愿意牺牲部分防护能力,不然就得沿着地面交通线挺进。当然,这也不是说美以军团里的空中突击力量没有用。在以地面进军为主的情况下,美以军团的空中突击部队成为了前锋部队,即在主力前方活动,并且担负起了侦察警戒任务。
不管怎么说,15万大军,绝对不是闹着玩的。如果将美以军队的主战准备收尾连接起来的话,都有好几百千米长。即便让15万军人以1米的间隔排成纵队,也能形成1条150千米长的人龙。
当然,行军的时候,美以军队不可能挤在一起,而是按部队的方式分成了好几部分。
以美以军队的行军能力,最多48小时,15万大军就将到达摩苏尔。阿尔梅尔也是这么制订行军计划的,即在到达泰勒科切克之后过夜,等到6月25日天亮后再从泰勒科切克赶往摩苏尔。
为了确保不在泰勒科切克被包围,美以军团还提前12个小时派出先锋部队,并且让侦察部队密切监视该镇方圆150千米范围内的情况。
在美以军团的指挥官看来,150千米的防御纵深已经足够了。
这也很好理解,对于一支在野外突击的部队来说,即便不受到阻拦,也至少需要2个小时才能跑完150千米,而处于战斗状态下的美以军团在接到警报之后,只需要30分钟就能完成作战准备。也就是说,只要外围侦察密度足够大,就算共和国陆军的突击能力非常惊人,也不可能像对付土军第7集团军那样,在泰勒科切克包围与歼灭美以军团。阿尔梅尔甚至希望李东石去攻打泰勒科切克,因为这样一来的话,美以军团就能够利用已经修建好的防御阵地,以逸待劳的迎击共和国军队,然后借助兵力优势进行反包围,一举歼灭附近的共和国军团。
暂且不说阿尔梅尔的这个计划能否实现,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以逸待劳的肯定不是美以军团。要知道,美以军团在到达卡米什利之前都没有得到充足休整,在到达卡米什利之后也没有能够多呆几天。与之相比,虽然共和国陆军的4个战斗单位也没有能够获得足够的休整,但是在之前的战斗中,除了围歼土军第7集团军之外,4个战斗单位的近10万官兵没有参加作战行动,而且围歼第7集团军的战斗打得很顺利,对参战的2个战斗单位的影响不是很大。也就是说,从6月9日到6月24日,李东石投入反击作战的4个战斗单位基本上是在前线附近休整。
更重要的是,对于刚刚到达泰勒科切克的美以军队来说,很难在一夜之间建好足够坚固、而且足够广阔的防御阵地,也就无法指望利用防御阵地来阻挡共和国军队的进攻,也就无法像阿尔梅尔设想的那样,将泰勒科切克变成共和国军人的墓地。如果考虑到几天之前刚刚在这里结束的战斗,局势反而对美以军团不利。不管怎么说,对共和国陆军来说,再次攻打泰勒科切克肯定会轻松许多。
正是如此,“泰勒科切克会战”在6月24日夜间打响时,阿尔梅尔就意识到,他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并且因此将美以军团的15万官兵送入了虎口。
李东石在中东战场上发起的反击行动也在这个时候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