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还是有与书籍类似的笔记本的,或者称之为小册子。方中愈在小子上写写画画,不知不觉便以写完近十张纸,看着自己的杰作,方中愈满足的笑了,改变命运,就得靠它了。
简单的洗漱后,方中愈睡下了,没办法,这个十六岁的少年,背负了太多的事情,不休息可是不成的。
接后的几天,方中愈明显感觉到了年味,属于大明朝百姓的年,虽然朝廷因为北方战事的影响,各部衙门并没有封印放假,却依然没有减少民间百姓的庆祝,而沉寂在祝福之中的百姓是没有注意到这些的。
方中愈第一次感受到大家族的人口与力量,虽然没有回老家,但光在京城的方家之人就有一大家子,还有亲朋乡旧,年前就有上门串门的,问的都是些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幸亏母亲是见过世面的,处理得很妥当,不需要方中愈操心,这几天也就这样过了。
让中愈更开心的是,贴桃符,挂门神,小时候的记忆喷涌而来,那时总是和父亲一起,在家里的大门上贴上春联,门神,泪水就这样不争气的流下,现在却再也见不到了。
“大哥,你怎么哭了?”
“哦,没事,哥是高兴的。”中愈擦掉自己的眼泪,抱起自己的幼弟,看着红红的灯笼,心底一片温暖。
正月初一,新年到了,方孝孺带领全家祭拜天地,祭奠祖宗,虽然宗祠在浙江老家,但京城的仪式还是要做的,方中愈对这项仪式没有太深的记忆,作为嫡长子,父亲仙去之后这些就是他要做的了,母亲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学着,供桌上也供奉着三牲,这在初三后是要撤掉的,但是供奉的纸钱是要焚毁的,希望老祖宗保佑全家幸福平安,中愈真是涨了见识,学到了不少。
上午的时候,中愈和家人一起做扁食,这是后世和饺子差不多的食品,当然他们做得更多的是汤包,看着这汤包,小巧玲珑,做工精细,皮薄馅多,咬开皮,包内有少许油水,口感极好。吃个汤包,和和满满,一年就有好运气了。
无论男女老幼,在节日期间都要用金箔纸折成蝴蝶、蚂蚱等形状的饰物,插在头上,用于烘托喜庆气氛,名为戴“闹嚷嚷”。大的闹嚷嚷有巴掌那么大,小的如铜钱大小,看个人喜好,方中愈也拿了知了插在头上.
中午全家一起吃了团圆饭,小孩子们领了压岁钱,下人们也领了红包,该回家的回家,没回家的晚上一起守岁。
明代的烟花爆竹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制作水平,品种很多,还可以表现出逼真的花草人物等图案。烟花从制作材料和形态上进行区分:用泥包裹的叫“砂锅儿”;用纸包裹的叫“花筒”;能飞上天空的叫“起火”;飞上天空后发出响声的叫“三级浪”;在地上旋转的叫“地老鼠”,方中愈也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起了烟花,这些种类前世也都见过,只是威力小了些,方中愈还偷偷留了几只,打算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搞出更大威力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