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的调职命令在新年之前下来了,是前往山东沂水县担任副县长,主抓农业生产。
消息确认之后,方冬梅立刻给远在广州的儿子去了一封信,告诉他这一消息。张振华接到信后立刻给家里回了一封电报,上面写道:“要想富先修路,多养鸡多种树,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本来张振华想写“少生孩子多种树”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国内形势,这才临时改了笔。
张盛接到电报后哭笑不得,但是仔细想想,儿子话确实很有道理。于是,揣着儿子的电报、带着全家人的叮嘱上任去了。
沂水县,位于山东中东部地区,东、北、西三面都是低山、丘陵地带,只有中部和南部是平原,一条宽阔的沂河水自北向南流经全县,水流量很大。沂水县以前属于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全国四大根据地之一。
因为这里三面环山,又不通铁路,所以张盛先坐火车到临沂,再从那里倒长途汽车,这才一路颠簸着来到沂水县。
一路走来,张盛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战争岁月,“这才叫‘穷乡僻壤’啊!”张盛心里感叹道。
一路打听着来到县政府门口,张盛向传达室的值班员递上介绍信和工作证。值班员一见急忙迎了出来,“张副县长您来了,上级的通知已经下来了。我们正准备去迎接您呢。”
张盛忙道:“不用这么麻烦,我就一个人,轻装上阵。”
说话间,值班员已经把张盛迎进了县政府大院里面。所谓的政府大院不过就是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四合院罢了。不多时,包括县长在内的所有县里领导都迎了出来。张盛一路客气着来到了会议室。
落座之后,县长兼县委书记曹沛说道:“张副县长,你的情况上级已经跟俺们说了,俺们这里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啊!以后,农业生产这方面的事就靠你指点了。”
张盛急忙谦虚道:“曹县长您客气了,我刚到这里还什么都不了解,还谈不上什么指点。”
曹沛笑道:“你才是客气了。”跟着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不瞒你说,沂水人苦啊!特别是山里人更是苦啊!咱们这儿你也看到了,俺们这三面是山,能种的地就那么一点,每年夏天还发大水。亏得前些日子修了水利,不然的话……唉!”
张盛点了点头,“曹县长,明天我就下乡去看看,回来之后我再想想有什么具体的解决办法没有。咱们这儿是革命老区,过去乡亲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付出得太多太多,我们不能再让他们受苦了!”
曹沛激动地握住张盛的手,“老张,俺代表老区人谢谢你!”
张盛忙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随后的几天里,张盛走遍了沂水四周的各个村镇,发现情况似乎要比他预想的还要差一些。一个多星期后,张盛回到县里,把自己关在宿舍整整一天。第二天一上班,张盛带着一脸疲惫之色交给曹沛一份报告。
曹沛接过报告先不去看,而是对张盛说:“老张啊。你快去歇歇吧。俺听说你回来之后就没睡觉啊,你看你的眼睛都熬红了。”
张盛摇了摇头,“我没事。老曹,你还是先看报告吧。”
曹沛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拿起报告来仔细阅读着。起先,曹沛的脸上还有些喜色,到后来就是惊讶,接着眉头渐渐地拧到了一起。半晌,曹沛放下报告,踌躇道:“老张啊。你报告上说的恐怕不大好办啊。”
张盛急忙请教,“有什么不合适的还请您指出来。”
曹沛道:“这个先修路是好的,现在正好是农闲的时候,村里出个壮劳力没问题。只是这让山区老百姓改变种植品种,这……老张啊,农民世世代代就是种地的,不种地农民吃啥?还有这条,‘让贫困山区的百姓搬出山里’。老张啊,人家祖祖辈辈在那住了多少代了,你这一来就让人家搬家,不大合适吧?”
张盛解释道:“老曹,我一条一条的解释给你听。首先,我不是不让农民种地,而是让他们种些别的。我这次下去,发现好多贫困山区的土地根本不适合种粮食,就算适合也因为耕地面积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这样种出来的粮食养活自己或许还可以,但是要交公粮就不够了。另外,因为住在山里,交通不便,所以很多乡亲们身上有病都没有办法找大夫看,只能在家里耗着。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他们搬到交通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