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到今天傍晚,竟又出来一颗孛星,而且是那样的硕大明亮!当近侍把他扶出殿外,站在殿前仰脸观看这颗星时,他不禁倏地一颤:“啊?怎么偏偏这个时候又出来这么一颗东西?难道朕的大新江山真的要遭到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这颗星头朝东南尾向西北,尾巴正对着朕的常安城,正对着朕的未央宫,这不正是古人所说的‘孛尾扫宫’吗?唉哟,前队废刘起事的消息刚刚传到各地,这颗星恰恰就出来了,而且尾巴还扫着西北,扫着朕的宫室,天下的刁民看了,岂不更是哗声四起?唉哟,这可怎么是好,别说小民百姓了,就连朝中的公卿百官,也要心生惶惑的!怎么办?如果任由这种情绪蔓延开去,天下人心浮动,那朕的大新江山真的顷刻难保了!不行,朕得采取措施,一定得稳住人心,至少得把文武百官稳住!
于是即时传诏:“去命大司空王邑、国师王秀、说符候崔发火速入宫,让他们仨到宫里来陪着朕一块看星!”
王邑王秀崔发三个人其实也在各自的家中仰脸看星。王邑虽然对天文星象没什么研究,但他的看法和王莽基本一样,知道这跟前队的废刘作乱有关。但他也想,我们皇主上承天命,有上天神人授予的金策铜匮,废刘岂能奈何哉?虽然他们的黑旗举起来了,但迟早也得被我们消灭!而王秀崔发则不同,这俩人可以说是专门研究星历谶记的,对孛星的出现更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奥妙端倪。所以当俩人一看到这颗星后,立刻惊得两眼发乌:“哎哟,怎么这颗星是这么个走向啊?!”正惶恐不安时,宫中使者到,命他们立刻入宫去见皇主。两人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只好赶紧上车入宫。
王秀崔发赶到宫里,王邑已先他们一步到来,这会正陪着王莽站在殿前仰脸看星。近侍手中的以及殿檐下的宫灯虽不甚明亮,但依然可照见王莽冷峻而铁青的脸,倒背两手的臃肿身形更显出这位大新皇帝无可冒犯的森森威严。
王秀崔发心怀忐忑,一齐给王莽跪下:“臣等奉诏叩见陛下!”
王莽依旧背着手两眼看星,鼻子里哼一声:“嗯,起来。”
“谢陛下!”二人再叩站起。
“王秀,崔发,知道朕为什么这个时候把你们叫来吗?”王莽冷冷地说。
“陛下,臣等知道,因为天上出了这颗星。”二人小心地说。
“嗯,不错,就是为的这颗星。那,你们一定对这颗星看出什么了,那就给朕说说!”
“这个……”王秀崔发同时嗫嚅一声,然后互看一眼,便都低下头黑着脸站在那里不吭声。
王莽不觉有点恼怒,斜过脸瞪着二人:“这个什么?有什么不好说的吗?你们两个,可是当今最有权威的星谶学家,有什么好含糊的?尤其是你王秀,在观星望气上可算天下第一神仙,有谁比得过你?就连崔发也差着你一大截呢。那你就先说,这颗星在说明着什么!”
王秀不觉浑身一颤,脑门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
其实这个王秀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中国儒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有“古学鼻祖”之称。王秀本名刘歆,字子骏,是刘邦的四弟楚元王刘交的第六代孙。他的父亲刘向,是西汉宣、元、成三朝的著名大儒,管领着国家的图书馆藏。刘歆从小聪颖好学,又出生在儒学大家,所以在少年时代就已学贯古今,通晓群典,以至小小年纪就被拜为黄门郎,入宫协助其父校理群书。刘向死后,刘歆子承父业,总校书藏,修订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倍受历代儒家学者的推崇。刘歆尤其jing通天文地理与星象历法,他所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至于其它学科,刘歆也多有研究著述,也同样倍受推崇。总之在西汉末年,刘歆是无人能比的博学大家。
当然此时最最赏识刘歆的,还是大司马王莽。后来哀帝即位,王莽乃奏明圣上,说刘歆这样的人才世所罕有,该当再加官阶,以示陛下之恩赏器重。于是哀帝乃拜刘歆为侍中太中大夫、迁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在王莽的赏识提携下,刘歆的地位ri渐显赫。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刘歆对大司马也是百般感激,视为自己的大恩人。
但是颇令刘歆痛心的是,王莽后来为避傅后、丁姬,只好交出大司马印绶,回家闲养。不过这是太皇太后的诏令,王莽不敢违背,刘歆更不敢说三道四。于是王莽辞官归家,刘歆也只好去做他的学问——后来傅、丁两族贵倾朝廷,专断朝权,刘歆也只好退而避之,专心做他的学问。但是没两年,刘歆忽然奏报皇上,说从此要改换一个名子,叫刘秀刘颖叔而不叫刘歆刘子骏了。众朝臣闻听,都不解其意,当然哀帝也不知所以然。不过一个朝臣改一下名字,算不得什么大事,不用皇上费心追问。于是哀帝御笔一点:准奏,你爱叫什么就叫什么去,从此刘歆便开始叫“刘秀”了。但是皇上及众臣虽然不明白刘歆改名是出于什么目的,一些儒生方士却在背地里议论纷纷:“刘子骏改名刘秀,是不是要上应神谶呀?”因为这时在他们儒生方士的小圈子里,正流传着这样一句谶语,叫“刘氏复兴、秀为天子,李氏为辅”。所以这些儒生方士就都惊诧地说:“难道刘子骏要做将来的汉家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