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福佑寺东墙外便是故宫的筒子河,与故宫隔河相望,这里曾是皇家庭院,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康熙皇帝幼年时出天花曾在此‘避痘’,雍正元年1723将这里赐给宝亲王弘历做府邸,但他并未居住。后又被雍正皇帝改为专门祭祀雨神之庙,俗称“雨神庙”,乾隆登基后改建为喇嘛庙,更名福佑寺。民国时期(1927)改为**驻北平办事处,1980年后也作过**驻京办事处。1919年底,**和新民会几位会员曾同寓福佑寺后配殿。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会址。
明代及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每年祭祀**风雷四神都是统一在天坛祈年殿举行。但到了雍正年间,为了更好地进行祭祀仪式,表示更大的诚心,就修建了宣仁庙、昭显庙、凝和庙、福佑寺。这四座庙宇和真武庙、普渡寺、万寿兴隆寺、静默寺统成为故宫外八庙,这八间庙宇建筑都有严格的规制,皇帝每年定期祭祀,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万民安居、励精图治、百战功成。据说故宫外八庙,早年间其名气可与承德的外八庙相当。如今这八座庙中,除了福佑寺外,其余七座庙宇,均失去了原有的格局和规制,或被拆除或被改建。
因是皇家寺庙,自古至今不接待香客施主,平时各殿均上锁.整个建筑群从南到北分成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向西。自南而北依次为东西牌楼二座,分别书有:圣德永垂和慈育群生,进门左、右为钟、鼓二楼。山门三间,左右各一大石狮子把守,前后有雕龙御路,左右有八字屏墙。旁开角门各一,天王殿为第二进殿,再进是大雄宝殿,气势雄伟庄严。中轴线上的正殿均开有前后两门,可从前直贯到后。取意一顺百顺。大雄宝殿内建有重檐八角亭一座,檐顶上挂有十世**敬献的哈达,亭内正中供奉着用纯黄金铸造的文殊菩萨,冠上镶有硕大的五彩宝石。相传乾隆皇帝曾得梦自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供文殊菩萨于一个独立亭子之中,故称“文殊亭”,这在北京乃至中国寺庙中是独一无二的。右边是释迦牟尼佛,东西二边分别是十八罗汉金坐像,佛像做工考究,大气,彰显非凡的皇家气派。天王殿内供奉着顶天立地的四大金刚坐像,分别握有:无鳞无爪的龙,无骨无盖的伞,无弦的琴和无鞘的剑。佛像画工十分细致唯妙,眉毛胡须历数可见。四大金刚坐像少见,如此细腻而霸气的也独此一家,无人敢碰动,至今不知是何种材质所做,几百年来保护的非常完好。
身处京城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上,也许是庙内的菩萨诸神真有仙气,据说是非常的灵验。寺庙才得以避过从八国联军,到特殊时期的一场场浩劫,竟平安无事,毫毛未损,真是奇迹,颇有神秘色彩!
福佑寺布局规范,结构严谨。高大的红墙,黄色的琉璃瓦,巍峨的殿宇,一副皇家建筑气派。第三进院落,为乾隆御撰《喇嘛说》碑亭,亭内《喇嘛说》碑以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写成;东西两侧是四学殿,即讲经殿、密宗殿、药师殿、数学殿,分别是喇嘛僧学习佛经、医药、天文、地理等知识的场所;院正北是雍和宫殿,内供三世佛。第四进院落的正殿为法轮蓼,内供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像,四周墙壁均为佛教故事壁画,人保存有藏文《大藏经》、《续藏经》315部;大两侧为**楼和戒台楼,**楼展室展示了雍和宫历代喇嘛生活用品及大量精致法器与佛像近300件;戒台楼展室展出转世灵童抽签用的金奔巴瓶及部分乾隆时期的文物。
穿过法轮殿便是最后一进院落――著名的万福阁,阁内供奉着地上部分高达18米的地下部分深8米的木雕迈达拉佛像,整座佛像用一整根白檀香木雕成,堪称世界之最。佛教实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大部分的游客烧一路香磕一路头,一个地方烧3根香就够了,烧多了喇嘛不让。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dd>